首页 > 企业与法 > 内容

评:“教师当保安”不单是人才浪费
发布时间:2015/9/26 21:32:16   作者:佚名   点击:

  □ 马涤明

  从秋季新学期开始,湖北沙洋县172名教师转岗走向保安岗位。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教师大规模转岗,在湖北省尚属首次。(9月22日《楚天金报》)

  拥有事业编制的正式国家教师,转岗当保安,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铁饭碗”和“铁交椅”。而这“两铁”的概念,意味着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保证公职人员的薪酬待遇和工作岗位。

  几十年间,无论如何改革、调整、精简等等,行政与事业编制内,其“两铁”都一直是铁的。富余教师转岗流向保安岗位,不涉铁饭碗问题,却触动了“铁身份”,以传统思维而言,在以前也是不可想象的。

  传统体制思维上,公职人员、干部是一种固化的身份,任何的改革与人员流动,变化的不过是单位和岗位,身份不能变。

  国家正式教师无书可教之后,转岗当保安,虽说本质上并没有触动铁饭碗、铁身份——依然属于国家事业编制人员,但公职人员当保安,身份概念上的突破力度已经不小。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部分富余教师,可以回家待岗,也不能安排到“工人身份”的岗位上。不仅是政府官员,其他的“干部身份”的公职人员,也存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而这种大规模的教师转岗,不仅在湖北省属首次,公开信息中,在全国也没有听到过。

  在讲台上教书多年,一朝转岗到保安岗位,确是人才的浪费,同时,转岗教师受到的情感冲击,也令人同情。但从公共利益角度而言,富余教师吃闲饭的话,对纳税人却不公平。

  一百多名富余教师转岗,远不足以触动现行体制形成的铁饭碗、铁交椅、铁身份等问题。并且,首先拿教师“开刀”,公正性也是存疑的。但却不能不承认,财政供养的公职人员转岗当保安,固化已久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有“质的飞跃”。而思维方式的松动与进步,则是改革的前提。“铁身份”的破除一旦成为常态思维,向更多概念、更大层面的传导,或许就为期不远了。

上一篇:评:没有“扶不扶”只有“服不服”
下一篇:“恋爱课”可以有 “脱单满分”不可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