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今年10月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速如何定、经济增长点在哪里、转型升级如何进行、重大领域改革措施如何推进?新华网特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进行前瞻解读。
在新华网“前瞻十三五”系列专家访谈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着力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打造一个更具有创造力的金融体系,鼓励金融创新将对下一个五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激活金融市场的活性,最大程度串联起社会经济的各个要素环节大有裨益。摄影 黄博阳
精彩语录:
·金融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创新和改变都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生的。
·“十三五”规划或将对互联网金融走向的规范化、法制化、阳光化轨道,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良性竞合关系、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有所涉及。
·在共享经济的基础上,以共享金融为焦点的金融创新实践将会是接下来涉及金融业的巨大亮点。
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十三五”期间,金融领域如何转型创新发展,成为我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新华网“前瞻十三五”系列专家访谈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着力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打造一个更具有创造力的金融体系,鼓励金融创新将对下一个五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激活金融市场的活性,最大程度串联起社会经济的各个要素环节大有裨益。
新华网:金融体制改革成效继续显现,您预测“十三五”规划中,涉及金融领域改革的亮点和重点将会有哪些?
姚余栋:“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的规划。从2016年起的下一个五年,我国已然站在了一个新高点,新起点。当前,中国经济更注重创新驱动,更加倚重消费拉动。而适应经济新常态,金融的创新发展是重要的支撑和支持。
“十三五”规划将对金融领域的相关议题有所阐述。一是鼓励金融创新;二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四是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更加自由使用;五是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六是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作用;七是发展普惠金融。
新华网:“十三五”将会是金融行业继续开放的五年,开放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竞争和监管的要求加大,金融行业将面临的怎样的挑战?
姚余栋:创新和监管是金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步伐不断加快,金融机构整体实力继续提高,新生的金融服务形式不断涌现,这不但对创新空间提出了期望,也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要求。从世界范围看,金融业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综合到分业、再由分业到综合的过程,推动这种变迁的是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分工的不断推进。
金融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创新和改变都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生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8月有关数据显示,国内网贷平台新增228个,累计已达3259个,整体成交量974.63亿元,环比上升18%。P2P网贷行业更是获得了许多风投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前8个月,P2P平台已完成58次融资,超过过去五年总和。创新与监管伴生将是金融行业今后面临的常态局面,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华网: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和业务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十三五”是否会对互联网金融有较为明确的涉及?
姚余栋:“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和金融将呈现出深度融合态势,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相关监管细则陆续出台,“十三五”规划或将对互联网金融走向的规范化、法制化、阳光化轨道,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良性竞合关系、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有所涉及,今后甚至会突出阐述。
新华网:互联网金融已经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尽管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但是在消费信贷上与欧美国家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如何实现突破?
姚余栋:消费信贷的突破除了本身大众的消费习惯外,金融服务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贷意愿。中国对信贷是有质押要求的,一些人没有有效质押物,但并不代表这个人没有信用,换句话说,他在没有质押担保的情况下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正在为消费信贷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这里面有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也有全新模式的出现。伴随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增长原动力的转换,同时国人的消费观及社会个人征信体系日趋成熟,加之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广泛覆盖,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巨大。
新华网:随着各项重磅措施的陆续出台,金融与实体经济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应该从哪些方面继续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姚余栋:以资本市场为基础融资体系的经济体韧性更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股权众筹对服务实体经济和控制宏观杠杆水平事关重要。应该通过金融创新,丰富资本市场的层次,走向大私募,为未来的小公募发展预留空间,严守底线,不碰红线,适度监管,为股权众筹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护航。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小组提出了一套“五四三二一”方案。“五”是对股权众筹的定义——新五板,如果按照帮助企业成长的阶段来讲,股权众筹就是幼儿园或是小学阶段,让企业在进入新三板这个中学阶段前有一个培育过程。“四”是传统金融领域主要分成公募、私募,但是中间还有很多空档。“三”就是要对众筹划分大中小三个档次。“二”是要做两点:众筹平台不要碰钱,不搞资金池;平台不进行担保或隐性担保。“一”是一条红线不能碰。
新华网: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寻找复苏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您觉的金融业的新亮点是什么?
姚余栋:共享金融。在共享经济的基础上,以共享金融为焦点的金融创新实践将会是接下来涉及金融业的巨大亮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虽已渐渐远去,但对各国经济社会运行带来的影响却是难以估计。一方面,备受打击的传统产业与金融发展模式,迫切需要寻找能够“振奋人心”的新增长动力;另一方面,粗放式、无节制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引起“心有余悸”的反思。如何更好地权衡资源有效配置与公众福利的提升,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与人文变革转型的聚焦点。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日渐火爆的共享经济成为极具发展潜力与想象空间的“抓手”。例如,Uber和Airbnb分别为出租车业和酒店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也让人们看到了共享经济在可持续商业模式构建上的可行性。同时,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的经济与金融变革。
金融发展与实体产业的脱离,金融部门对实业部门的优势等,都使得金融业陷入“自我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共享金融来解决现代金融内部的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与外部的问题。如何理解呢?一是金融对共享经济的有效支撑。二是金融要素的多元化共享式发展。三是金融功能的共享与融合。四是平台金融模式下的多主体协调。五是互联网产业链金融的共享式重构。六是金融风险的共享与分担。七是共享型的产融结合探索。
归纳来看,“共享金融”能够有助于缓解甚至根除现有金融体系的主要弊端。一则,重点解决主流金融体系的服务“短板”,服务居民金融(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和小企业金融(融资加信用);二则,促使金融摆脱“高大上”和“走下神坛”,推动分布式、规范式、自律性、公开透明的金融“软规则”建设,谋求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金融交易市场;三则,巩固P2P时代的共享金融模式,且逐渐向B2B、B2P、P2B等领域拓展,使合作性金融交易、信任型和信用保障型金融创新、消费者主动式金融服务等,都在现代经济金融运行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记者 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