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9月30日电 题:精准定位抱团出海湖南寻求全球价值链新坐标
中新社记者 白祖偕 鲁毅
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东盟制造中心,当地工人正紧张有序地装配由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类机车。在这里,中国制造实现了由产品输出向“产品+技术+服务+投资”的模式转变;
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中白工业园内,中联重科海外研发、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借“一带一路”战略东风顺利启动;
在三一重工印度普纳产业园基地,从一线生产及销售工人到业务、商务总监等,几乎是清一色印度人。三一重工在这里正着力建立完整的研发、生产、营销体系。
告别单纯的产品出口时代,湖南企业正通过产业产能输出、投资建设融入的新路径,重新定位湘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新坐标。
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通过收购兼并意大利最大的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商CIFA、全球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等境外企业,打入欧洲高端市场,并掀开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的新篇章。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杂交稻”的诞生地,湖南多年来致力于援助非洲、拉丁美洲贫困国家解决温饱问题。以隆平高科为龙头的湖南农业企业投资海外,不仅出口高产粮食品种和便捷生产工具,还与当地合作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培训农民种植技术、建立育种研发中心等。
工程承包企业也借力“一带一路”愿景加大了海外市场开拓力度。湖南建工以援外项目为跳板,深耕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国市场;水电八局、中建五局大力开拓东盟、中东等国市场。
目前,湖南已培育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能源开发、路桥房建、农业等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这些优势产业已在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投资合作,并在五大洲均建有湖南产业园区,累计境外投资企业已达1100余家。
“大规模‘走出去’将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新常态。”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介绍,湖南产业布局较为完整,在“走出去”企业中,既有上游端的规划设计企业,也有下游端的建筑施工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下一步湖南将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产业互补,共谋发展。
为扶持优势产业全面“走出去”,湖南近年来不仅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还设立了扶持企业“走出去”的专项资金以降低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并打造水电、农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联盟,引导企业“抱团出海”,锻造行业全产业链。
今年初,“湖南千亿海外”计划出台。该计划提出,力争今年外经业绩达1000亿元人民币,通过新增5个海外地区处室、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打造3至4个“抱团出海”产业联盟等措施力促湘企整合资源,携手出海。
根据湖南省政府近日公布的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年至2017年,湖南省相关企业将在海外建设80个左右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近3600多亿元。
徐湘平说:“湘企大规模‘走出去’恰逢其时,无论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是加大国际产能合作,都能让湖南企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融入国际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