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栖霞山首次完整出土253年前乾隆御碑 填补多项空白
发布时间:2015/11/8 0:03:18   作者:佚名   点击:

  □金陵晚报记者 于飞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帝王文化是栖霞山非常重要的文化单元。其中,清乾隆皇帝对栖霞山钟爱有加,曾六次到栖霞山。不过,这位喜欢题诗的帝王在栖霞山究竟留下多少御碑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记者昨天了解到,近日景区在进行道路施工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块乾隆御碑,和现有保存完好的三块有诸多不同之处,填补了栖霞山碑刻历史上多项空白。

  疑似乾隆御碑掩埋在土里

  据介绍,栖霞山现存较为完好的乾隆御碑有三通,分别是景区内试茶亭、白乳泉摩崖石刻旁的《皇甫冉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韵》、栖霞寺内的《游栖霞山》以及《诗六首》,除此以外,还有诸如《金陵返跸驻栖霞诗》摩崖石刻。

  为了便于游客游览栖霞山,景区正对部分区域的游步道进行维护、维修,当施工人员在对景区的“玲峰池”附近的游步道进行维护时,在离“玲峰池”景区30米左右的山坡上,在众多的石块中,发现其中有一块非常平整,疑似石碑,该石块有一大半掩埋在土里,由于上半部分有很多的树叶掩盖,一般不容易被发现。

  于是施工人员决定将这块石头撬出来看看,但由于石头体量较大,施工人员并没有盲目撬动,而是先用工具将周边的土清理干净,然后将这块石头轻轻翻过来。当整块石头被翻过来的时候,可以隐约看到上面有文字的痕迹。

  施工人员立即电话告知栖霞山景区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很快就赶到现场,并对该石碑进行了简单的清理,发现上面果然有文字,有两句特别清楚,“不肯泻为瀑,渟然守太初”,在碑的左边有“御题”两字,下面还有两方印章。“这两句诗好像是描写玲峰池的,还有御题两字,难道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碑?”为了弄清楚原委,工作人员将该碑抬到办公室进行考证。

  首次出土完整的乾隆御碑

  经测量,该碑长约65厘米,宽约60厘米,厚约15厘米,由于石碑的表面长期埋在地下,表面有黑色的附着物粘在石碑上,在反复仔细清理和水洗后,字迹越来越清楚,特别是进行拓片后,隽秀的字体一一呈现。

  记者获悉,碑的正文有100个字,“天半渫天池,玲峰四面奇。五年才一照,为尔坐移时。山以万丈计,泉淙为有源。下视沟浍殷,岂可相衡论。老松高百尺,新松低树寸。小草莫相欺,会有凌云分。淡淡含春日,英英吐春烟。野花姗入影,也自一时妍。不肯泻为瀑,渟然守太初。忽怀齐隐士,亟命返肩舆”。最左侧落款“壬午暮春御题”,下方还有两枚印章,分别是篆书“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

  “根据碑文的内容和落款、印章以及史书的记载,可以非常肯定地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专家告诉记者,这是乾隆皇帝描写栖霞山景点“玲峰池”的诗句,这块碑也是栖霞山历史上首次出土的完整的乾隆御碑。据《摄山志》 记载:该碑是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第二次驻跸栖霞行宫时所题《玲峰池》的诗句,碑中的“壬午暮春御题”是乾隆27年,即1762年,至今已有253年的历史。

  专家解码乾隆题诗

  据了解,壬午年乾隆皇帝共题诗23首,有《紫峰阁》、《万松山房》、《叠浪崖》等,同时还题有行宫匾联3幅,各名胜匾联15幅。

  碑文为五言诗,其中的意思是什么呢?专家说,首句“天半渫天池,玲峰四面奇”,赞美了玲峰池的景色。第二句“五年才一照,为尔坐移时”,说明了乾隆皇帝离此次到栖霞山已有5年的光景。最后一句“忽怀齐隐士,亟命返肩舆”反映了乾隆皇帝在留恋栖霞山景色的同时,忽然想到了南齐年间栖霞寺的开山鼻祖—明僧绍,而刚刚有所怀古和感叹的时候,又要离开此地了,身不由己的同时,很是不舍。

  可以看出来,整篇碑文感情丰富,赋予联想,真实再现了栖霞山春天的景色以及乾隆皇帝驻跸栖霞山,怀幽问古的内心世界和对栖霞山充满着感情和留恋的心情。

  两枚印章与现存的大不同

  令专家感到奇怪的是,整个碑文落款下共有两枚印章,第一枚印章为“乾隆宸翰”,从栖霞山现存的乾隆御碑中,还没有哪一通碑中有这方印章,乾隆著名的御碑《游栖霞山》上的印章分别是“乾”和“隆”,另一通御碑《诗六首》中落款下的印章分别是“乾隆御笔”和“惟精惟一”,所以这块碑上也是在乾隆御碑中首次出现这样的印章。

  专家说,御碑落款下的第二方印章虽说也是“惟精惟一”(惟精惟一:取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精:用功精深;一:专心。指用功精深,用心专一,是中国古代及世界哲学的核心文化。),但无论是从书写的顺序,还是从字体上看,与《诗六首》中“惟精惟一”都不同。该御碑以前可能镶嵌在“玲峰池“岩壁上。其实,在现在的“玲峰池”景点附近的岩壁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整齐的呈正方形的凹槽,经过测量和对比,此次发现的乾隆御碑原先应该就是镶嵌在最左边的凹槽中的。

上一篇: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历12年面世 列8项禁止内容
下一篇:150幅名家画作东莞“墨韵岭南”展现国画风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