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专家谈双十N?Sb-?ir??:节日文化的?S?_nfM?
发布时间:2015/11/13 23:35:10   作者:佚名   点击:

  双十一,这个最初从网络上诞生的光棍节,从它诞生开始,就迅速远离了原本的意义,变成了一个购物的狂欢节。今年的双十一,有人彻夜不眠,只为在网上买到便宜的商品,而商家们不仅仅推出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甚至举办各种文艺节目、晚会等等,看起来真的好像变成了一个独特而又熟悉的节日——购物节。

  我们处在一个消费的时代,消费的影响深入到社会最深的脉络之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潮流吗?一直以来,对于消费文化的批评从未断绝,一个被消费统领的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为此,北京晨报采访了数位著名学者,共论消费时代已经由消费形成的独特文化。

  夏学銮(北京大学教授)

  大众消费时代

  不必太过紧张

  美国经济学家罗陀斯把社会经济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以及大众消费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之外,他还提出了一个模糊的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不谈最后的超越阶段,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的发展,显然已经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阶段,这个阶段的前提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市场需求得以满足。而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变化,比如消费文化的产生,在美国,有“感恩节购物狂”的说法,在感恩节那一天,商家疯狂打折,而消费者大量购买。中国现在显然已经超过了美国,市场的强大形成了我们独有的消费文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显然这是社会进步使然,是好事而非坏事。

  在市场不发达、产品不能满足需求的时代,消费的目的是获得商品,使用商品。但是在大众消费时代,获得商品这个最终目标的重要性在下降,而消费过程中的快乐和愉悦慢慢变得更加重要。也就是说,消费本身就是快乐,购买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至于获得商品,不再是唯一的目的。

  大众消费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影响经济繁荣度的更多是消费,而非生产或者别的什么。当然,目前来说,我们的社会还刚刚进入这个阶段,以网络购物来说,还是年轻人占据主流,成为新事物的传播者。但是消费的主体源源不断不止年轻人,因此,可见的未来,新的消费方式显然会影响到更多的消费群体中。

  许多人对消费时代抱有警惕,认为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而且对于个人的投资规划等等,都会有负面的影响。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该提倡一种理性而健康的消费观,不能过于盲目,以至于财富被浪费,未来的生活保障降低。但也要从另一面来看,即消费时代,至少说明人们有钱可花,这比想买但没钱要好得多,同时,享受消费过程带来的快乐,同样也是一种满足。所以,对于消费时代,不必太过紧张,认可时代的进步,同时提倡理性消费,两者也并不矛盾,可以并行。

  杨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消费者总是输家

  消费是现代商业社会特有的现象,商业本身就是包括买卖等一系列的行为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商家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而消费者长期的消费行为也可能会形成一种消费习惯,最终两者结合,就容易形成一种非理性的购物狂欢现象。

  这样的现象可以理解,但需要警惕,因为它很容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新的传播时代,各种显性和隐形的广告、宣传、引导会进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人们不知不觉就会陷入购物的潮流,被各种购物的暗示所影响,最终使得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种带有宗教情怀的狂欢。

  消费当然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刺激生产、提升就业、拉动内需、增加税收等等,对经济的增长有好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太景气的时候,消费对于经济的推动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这种狂欢的节日式的购物,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有各种折扣、活动,假如有一个好的计划或者运气,那就可以买到很多便宜的商品,节省消费支出。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购物狂欢也有不得不注意的负面影响。比如对商家而言,大规模的促销本身利润偏低,而且促销之后会有一个清淡期,所以总体上来说,对于经营未必会有很大的好处。对于消费者更是如此,大量的折扣会使得消费者购买很多本身不需要的商品,买的时候觉得便宜又好,但是买回家可能就放在哪儿永远也用不上。

  更重要的问题是,消费者永远算计不过商家,特别是现在网络购物发达,一般来说,像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狂欢往往是通过网络购物实现的,那么,从商品来说,有多少假货、以次充好的东西,从服务来说,庞大的工作量必然会降低服务质量,也就是说,不论是商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在这样的购物狂欢中都很难保证。那么消费者究竟是占便宜了还是吃亏了,就是一个很难判断的事情了。

  消费者永远是对的,这句话没错,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在这个传播媒介更发达、影响更深远的时代,相对于商家,消费者却总是输家。所以,还是要主张理性的消费,不要被各种消费的明示、暗示所影响。

  欧国立(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警惕消费带来伤害

  消费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和必然的现象,即消费和某种社会文化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独特的社会现象。

  比如光棍节,原本是人们在网络上的一种自我调侃,但是和消费联系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庞大的消费市场。商家借这样一个名头,目的在于扩大自己的市场销售,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由此造成的影响,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了这个潮流之中,最终形成了购物的狂欢。

  目前来看,这样的狂欢,暂时还是以年轻人为多,同时,它具有一种羊群效应,比如朋友圈里,看别人在那里晒购物单,自己可能也会加入其中。这样的现象未来可能还会更多,商家还会想出更多的办法,借各种由头去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

  很难简单地说这是好是坏。从个人而言,消费是一种权利,不论是自主的消费,还是受到影响之后的消费,都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对社会来说,消费的扩大,会带来经济的增长以及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推动,也有它的好处。但是好处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商品是合格的,也就是说,商家卖合格的商品,消费者买到符合预期的商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合理公平,没有问题。

  但这样的情况显然不可能完全实现,特别是像这么大规模的销售活动中,是否会有假冒伪劣,是否会有商家用欺诈的方式欺骗消费者,这样的报道不少,管中窥豹,至少可以见到这场狂欢中不那么合理的一角。

  另外一个问题是,消费一旦形成潮流,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文化,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很多人产生冲动消费的问题,看见别人买,自己也买一大堆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特别是在群体效应之下,对于个人来说,冲动消费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伤害,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是需要警惕的。

  张晓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多一些购物节也很好

  现代以来,节日文化的退化是很普遍的现象,不仅仅是双十一这样的新的自发的节日,包括传统的节日中,那些传统活动减少的厉害。

  这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对于传统过分地否定有关。当然现在已经恢复了一些,前几年几乎退化得没有了。结果就是,人们一旦休息,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除了吃饭就是逛街,现在好一点,旅游、包括购物的越来越多,甚至大部分节日都慢慢有了很强的购物色彩。

  这未必就是坏事,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投资推动转向消费拉动,但是究竟怎么拉动,也还没有好的方法,投资都会,但是如何促进消费,恐怕很少有办法做到。所以说,像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不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有好处的,应该鼓励。

  消费文化,从定义上来说,应该分开来看,一种是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可以说是消费文化产品,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产生的需求,在这方面,不管是不是集中消费,都是值得鼓励的,让人们在过节时多一些文化活动,多一些可以满足文化消费的产品,是很多的事情。另一方面,消费文化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消费的文化习惯,每一个民族可能都有不同的习惯,从这一点上来说,消费文化也没什么不好。

  今天我们说消费文化,可能更多时候是从后一种出发,即消费的文化习惯。事实上,目前的状况是,老百姓消费的方式过于单调,水平较低,花费较少,这和我们的传统有关,也和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但提升消费也确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如何才能拉动消费,鼓励人们更多地消费呢?而像双十一这样市场自发形成的、以消费为主要特点的节日,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多一些也没什么不好。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规范市场的问题,让消费更放心、更自如,不要让欺诈行为伤害消费者,伤害市场公平,不要让集中消费变成集中欺诈。这很重要,但这并非是消费本身的问题,而是市场规范的问题。消费要鼓励,市场规范也要更加严密和完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消费环境。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上一篇:外国观众为《琅琊榜》配字幕 官方制英文版共55集
下一篇:陕西龙岗寺遗址被确认为10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