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麟作品
蒋玉麟(左)的书法作品
刻匾
说起匾额,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商家的匾额,尤其是在鼓楼、古文化街等具有传统味道的商家集中的地方,人们很容易得到对于匾额的更具体的印象。
匾额,通常被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或者厅堂之上,或者亭台水榭间,它融中国古代传统的诗文词赋、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于一体,不论是挂在房间里以明志,还是悬于商铺中招揽顾客,一块文辞优美、书法精湛、雕工精细的匾额,瞬时就能提升文化品位。
蒋玉麟从事匾额制作已经20多年了,他制作的匾额数量,据粗略统计超过1万块。如今鼓楼和古文化街上的很多匾额,落款都是他的名字。在制匾材料多样化、书法可以由电脑字体替代、电动工具被逐渐使用的今天,他仍然坚守着传统。
在蒋玉麟看来,匾额制作需要技术和艺术上的双重积淀。一块匾额,从选料开始,其完整的制作流程中,涉及书法、木工基础、建筑知识等,这所有的流程,蒋玉麟能一个人完成
记者采访时,蒋玉麟刚刚从英国回来不久,正在和他的好朋友、中国北方印石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幺志男交流所见所闻。
在那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度,蒋玉麟参观了大大小小的各类博物馆。在他看来,生活中所有的积淀,哪怕是文化之外的积淀,最终也能让他手中诞生的那一块块匾额更加厚重,也更有味道。
在蒋玉麟看来,匾额制作需要技术和艺术上的双重积淀。一块匾额,从选料开始,其完整的制作流程中,涉及书法、木工基础、建筑知识等,这所有的流程,蒋玉麟能一个人完成。
这样“多面手”的蒋玉麟,出生于艺术世家——他的父母对于艺术有着广泛的爱好,绘画、书法、剪纸、雕刻无所不通,他很小就受到了艺术熏陶。除了艺术之外,小时候的蒋玉麟还对木工感兴趣。工作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木工。他在做家具时,除了考虑大多数木工师傅都会考虑的怎样让家具更结实外,还总爱别出心裁地研究怎样让家具更具美感。
上世纪80年代初,对木工手艺和艺术都很感兴趣的蒋玉麟看到了二者在匾额中的完美结合,于是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刻了第一块匾,并将其挂在自己的家里。之后的几年间,蒋玉麟专注于根雕作品,其间,他掌握的很多技法,也被用到了日后的匾额制作中。1986年,随着古文化街的开业,匾额的需求量大幅上升,蒋玉麟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匾额制作中。
以单纯书法的审美而言,很多字写得确实不错,但要刻在匾上,还要考虑格局、匾额悬挂的位置、商家的性质等更多因素
蒋玉麟告诉记者,书法的好坏,对于匾额最终的效果影响极大。请他刻匾的客户,有不少人是拿着求来的书法作品找到蒋玉麟的,其中不乏名家作品。
制作匾额时,蒋玉麟需要先在木头上铺上复写纸,将字体拓印到上面,“别看是拓印,也要求懂书法。尤其是面对名家的字时,只有自己懂,才能领会出字里的神韵,否则只是形似而无神,糟践了好的书法作品。在雕刻过程中,只有心里有底,才能刀下有根。”也正是因为如此,蒋玉麟开始苦练书法。如今,他不仅创作了神形兼备的巨幅作品《兰亭序》,还自创了新风格的纹理书法——在这类作品中,字的每一笔都像一幅画。
随着书法造诣的精深,蒋玉麟如今不仅免费为前来求匾的人写字,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对客户带来的字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他说,以单纯书法的审美而言,很多字写得确实不错,但要刻在匾上,还要考虑格局、匾额悬挂的位置、商家的性质等更多因素,“比如说,和艺术有关的匾额,不适合用颜体字,因为颜体字显得匠气;小商小贩,就不能用大篆这样艺术性很强的字体,不然人家都不知道你卖什么。再比如说,挂在屋里的匾额,字不宜太沉太重,而挂在大门外的字,要让人觉得踏实饱满。还有的客户拿来的字是请名家写的,但是写字的人不考虑匾额的布局,一竖拉得特别长,根本没法刻。我们这行有句话,叫‘字怕上墙’,就是这个意思。”蒋玉麟说。
蒋玉麟一方面坚持着传统制作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又积极地进行着新的尝试,他最独特的创造,是将根雕和匾额结合起来。
“这些年流行用电脑设计字体,很多客户都是拿着电脑打印出的字来的,但是这种字体没有灵性、没有生命。实在看不下去时,我会主动跟客户沟通帮助修改。其实按照他提供的字样雕刻是最省事儿的,但是从我这儿出去的匾,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有的客户坚持要用电脑设计的字体,那我就提前跟他说好,这样的话,落款不能写我的名字。”蒋玉麟说。
这些年,正是因为他这种不考虑性价比的热情,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很多朋友。
在蒋玉麟的描述中,天津虽然地方不算大,但因为商业发达、店铺林立,所以匾额很多,甚至,有的地方还保留着早年留下的精品匾额,如劝业场的匾额,就是由津城名家华世奎题写的。蒋玉麟一方面坚持着传统制作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又积极地进行着新的尝试。“不同的木材,纹理是不同的,所以做出来的匾额效果也不同。有一位客户想要榆木匾额,但当时我的手头没有榆木,征得他的同意后,我尝试着在松木上做出了榆木的纹理,效果还不错。”蒋玉麟说。之后,他从中得到启发,细致研究了各种木材的纹理特点,如今,已经能自如地根据客户的要求,在不同材质的木头上做出各种纹理。
蒋玉麟最独特的创造,是将根雕和匾额结合起来。在制作这类匾额时,因为树根各不相同,蒋玉麟要先从很多树根中选出适合刻匾的树根——其中有的树根稍加修饰,其形状就像一块刻好的匾;有的却需要仔细观察,留下可以利用的部分后,再配以合适的文字。此类匾额,蒋玉麟做的并不多,一则因为费时费工,更重要的是材料很难寻找。
蒋玉麟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制作一批红木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鼓励的话,他想将这批牌子免费送给残疾人。在此之前,蒋玉麟还制作过很多匾额,送给公益机构等。
“匾额,说到底,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是内在修养的体现。你看过去的匾额,都大气、厚重,现在的很多匾额有随意化的倾向。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制作的匾额,可能技法上会有很多创新,但会一直恪守匾额的文化精髓。”采访的最后,蒋玉麟如是说。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李宁 摄影记者 赵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