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12月,这个月里最值得期待的大事是什么?当然是每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听取汇报。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尤为引人瞩目。这是因为它不仅和往年的工作会议一样,将由官方最高层在年末总结全年宏观经济表现、定调来年经济工作重点,更由于2015年是“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这意味着,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大程度上将是对未来五年经济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的一次“剧透”。
而要在会议召开前夕,想要抢先“预览”这一关键“剧透”,最不能错过的关键词毫无悬念地是近一个月来大热的“供给侧改革”。
欲知我们每个人的“钱袋子”未来五年怎么变,请阅读“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为您抢鲜推出的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
究竟何谓供给侧改革?
资料图。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首次由最高层提出,是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随后,高层短期内密集提及这一概念。
如,11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1月17日,李克强又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紧扣调结构、转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11月18日,习近平更是选择国际场合介绍这一理念。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他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如何通俗地理解“供给侧改革”?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现身说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
“楼下大堂从2010年来就有一家咖啡馆,一直半死不活。但2014年星巴克入驻,情况就大有改观,生意异常火爆,我居然办了会员卡,时不时买几杯。几天前查了查消费记录,从去年10月24日办理星享卡开始,居然消费了5360元,其中95%以上是在楼下这家店消费的。”
“现在供给侧改革是提高质量,过去需求侧经济是注重数量。”美林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芮东一语道破。
正如习近平所阐述的,“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应当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十三五”期间的必然选择。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分析,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需求是从产品角度看问题;供给是从要素角度看问题。如果说需求侧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话,那么供给侧也有三驾马车,那就是劳动、资本和技术。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增加要素的投入数量或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
供给侧怎么改?
资料图。中新社发 张浩 摄
中央三番五次强调“供给侧改革”,可不是说说而已,现实中的改革已经在路上。
首先,从“出手刺激”变为“放手让利”。
观察本届政府应对经济下行的策略和做法,不难看出,“强刺激”和“大水漫灌”已让位于简政放权和减轻税负,为企业发展、创业创新松绑。
正如李克强在谈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时所说,“通过实实在在的重大改革举措破除阻碍发展、妨碍公平的弊端。按照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要求,去除各种对市场主体不合理限制,在推动‘双创’中最大限度释放市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加速迈向制造强国。
此前已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到2025年,中国将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而“十三五”期间的供给侧改革,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打下重要基础,并在2020年达到“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高善文分析,这一改革体现在技术要素层面分为三部分:一是加大对教育和基础研究的投入,二是为企业加速折旧和研发活动提供税收优惠,三是为先进技术的商业化运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清晰预期的二级市场出口。
第三,金融改革融入全球。
人民币11月30日正式被IMF宣布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里程碑。
12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随即部署在中国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等。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分析,此举相当于金融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探索建立与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供应体系。
最后,强调绿色生态发展。
李克强表示,要“形成绿色低碳的新增长点,实现提质增效、生态良好的发展”。
如,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便决定,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幅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
按照有关部门测算,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约原煤约1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可降低60%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将寻求一条更加凸显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狠下决心将刺鼻的雾霾送入历史。
“十三五”为何值得期待?五大福利
资料图。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新社发 刘关关 摄
1
交税少了、收入多了
李克强日前在《经济学人》杂志撰文指出:“我们要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力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更加关注社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而财政部此前已表态,提高目前3500元人民币的个税起征点一事将在下一步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中“进行统筹研究和考虑”。
2
二胎:生得起、养得起
12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使全面放开二胎进入法律程序。
可以生,还要生得起、养得起。如何让民众不再为“生老病死”而忧虑,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善文分析,在劳动层面的改革包括:第一,鼓励延迟退休,鼓励促进生育;第二,政府基于居民原则无歧视地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务,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保、医疗和失业救济等服务或者促进这些服务方便地跨地区转移,促进劳动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第三,增加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的投入或税收优惠。
3
国产品牌将更好用
为了买一台iPhone而彻夜排队?为了甄别海淘的奶粉是否正品而担惊受怕?
而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未来五年,中国制造有望“更争气”,华为、小米等品牌有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4
雾霾天将更少
“十三五”期间中国治理雾霾除了靠风吹,还将借助绿色金融的强力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我国雾霾如此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结构中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比重太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是污染型的”。
马骏表示,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帮助推动改变投资结构,从而改变污染型的经济结构。中共中央在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这些举措,将有效地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源的动力,减少金融体系向污染性产业的投资。
5
注册制引领“慢牛”
A股从今年6月以来经历了若干轮令人惊心动魄的行情,甚至有股民自嘲要改名为“空仓嘉措”。而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股市料将告别“过山车”式行情,真正转向价值投资的理性市场。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预计,注册制将推动股票供给放量,股票市场“不会有惊心动魄的疯牛,只有摇摇晃晃的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