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12月16日电 (记者 张道正)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16日透露,由该院师生团队编著的10卷本《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喜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也是该院继《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之后二度摘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当日,“非遗保护需要科学支撑——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荣获‘山花奖’经验总结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和天津十道老会的传承人济济一堂,分享荣誉,讨探天津皇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未来发展。
天津皇会是中国北方独有的带有天津浓郁地方色彩的妈祖祭典民俗活动,是天津民间规模宏大、倾城出动的盛大庆典,声势浩大。皇会期间一百多道会,异彩纷呈,是民间艺术的大展示;又是区域经济、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民间盛会。民间口传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清康熙四年(1665年)开始,后更名为“皇会”流传至今。
冯骥才指出,历史上的民间老会多是自发形成,没有文字资料,靠口传心授传承至今,代代传承是老会传承至今的核心,没有传承人,老会将不复存在。随着时代急骤转型,一部分现存的活态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着“非正常死亡”,一是需要力保,一是需要存录。
冯骥才介绍,天津皇会及天津民间老会传承百年至今,已从上千道会减少到几十道会,有些是“正常死亡”,有些却是“非正常死亡”。基于此,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为皇会立档,既做史料考证,又做田野调查,前者求实,后者求真,完整地存录其档案。
据了解,《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秉持“传承是非遗的生命”、“非遗保护需要科学支撑”的学术理念,综合运用口述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民艺学等多学科相交叉的方法,按照科学规范的调查内容对10余道老会的历史沿革、会规会况、表演程式、技艺特征、音乐曲谱、器物种类,以及文献遗存、传承谱系等逐一调查,建立档案。
冯骥才和众专家一致认为,该丛书为民间老会存录了全方面的文化档案,留住了他们的历史记忆和口述记忆,成为“后记忆”时代人们重构历史和叙写历史的重要依据,填补了民间老会背后没有文化档案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遗传学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