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鄱阳湖明代“千眼”古石桥迎史上首次大修 有948个桥孔
发布时间:2017/1/1 23:18:12   作者:佚名   点击:

“千眼桥”位于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至庐山市的湖床上,曾经是两地民众冬季便捷往来的要道,远处依稀可见城市的轮廓。12月23日摄 傅建斌 摄 “千眼桥”位于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至庐山市的湖床上,曾经是两地民众冬季便捷往来的要道,远处依稀可见城市的轮廓。12月23日摄 傅建斌 摄

  中新网南昌12月27日电 (记者 王剑)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湖床上静静躺了数百年,始建于明代的古石桥“千眼桥”终于迎来历史上首次大修。中新网记者27日从文物部门获悉,专业维修队伍目前已经进场为古桥“强身健体”。

  “千眼桥”位于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至庐山市的湖床上。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近年来,当鄱阳湖水位下降至枯水位时,石桥就会露出水面,成为当地一景。

  都昌县博物馆馆长占礼军27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史料记载,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南康府推官钱启忠首倡捐俸集资,历时五年建造此桥,曾经是两地民众冬季便捷往来的要道。

  据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勘测,“千眼桥”总长2657.2米,被称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桥身石材全部采用花岗石制作,桥面宽0.825米,有948个桥孔,这也是其得名“千眼桥”的由来。

  都昌县文物保护部门消息称,由于长年浸泡于水中,加上泥沙冲击,古石桥桥身损坏严重。

  占礼军表示,“千眼桥”系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此次维修工程由文物部门拨专款对桥墩、桥面进行维修加固,“仍然用花岗岩等材料,修旧如旧”,以恢复其历史面貌。

  据了解,受鄱阳湖季节性涨退水因素影响,本次维修工期仅为2个月,维修工作将在春天鄱阳湖湖水上涨前完成。(完)

上一篇:角楼“老北京”图书馆明年4月_>e
下一篇:武汉中学生与知名音乐人教学互动 提升艺术修养水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