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6年,从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汇总的数字,全市演出市场规模再次扩大,票房收入突破17亿元,比上年增加10.7%。其中演唱会票房贡献最大,达5.93亿元,话剧演出票房位居第二,达2.60亿元,而演唱会、音乐会、马戏、相声等演出收入增长迅猛,增幅都在10%以上。观看各类型演出的观众人数达1071.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了36.2万人次,增幅比例为3.5%。除数字喜人,“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在精品剧目创作、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申报资助、缓解排练场地难寻以及惠民演出等都有新的突破。
低价票补贴惠及观众
剧院运营平台惠及院团
“北京市惠民低价票补贴政策”自2012年4月推出,在剧场达到30%座位的票价低于100元的前提下,对剧场售出的低价票给予适当补贴。而2015年底重新修订的《北京市惠民低价票演出补贴项目管理办法》更提高了低价票补贴的效率,该项目已成为“北京市创新文化惠民常态化品牌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对70余个符合补贴条件的营业性演出剧场进行补贴,累计补贴惠民低价票演出3800余场,补贴100元以下低价票61万余张。
2016年度更加大了文化惠民力度和范围,完成低价票补贴1368场,补贴100元低价票229056张,补贴金额2602万元。而启动于2015年的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剧场资源,全年采购全市各类剧场200个演出场次,以零场租或低场租提供给优秀剧目,实现剧场、院团、观众三方受益。2016年还特别推出了“纪念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演出季”。
截至2016年底,共计演出142台265场优秀剧目,累计观演人数10余万人次。其中,来自兄弟省市院团的演出占20%。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资助金额一半倾向民营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在2016年首次面向社会受理项目申报,经过专家严格的网络初评、会议复评,报经基金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纳入基金资助范围的项目97个,资助资金8361万元。其中,舞台艺术创作类项目54个,资助资金5265万元;传播交流推广类项目24个,资助资金2556万元;艺术人才培养类项目19个,资助资金540万元。从申报主体来看,国有院团、事业单位获得立项资助项目40个,约占项目总量的41%,资助资金3833.5万元,占资金总量的45.8%;民营院团、社会团体获得立项资助项目48个,约占项目总量的50%,资助资金4388.5万元,占资金总量的52.5%。
除更倾向民营院团,基金更立足公益性,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2016年度,基金资助戏曲类项目22个,占项目总量的22.7%,资助资金2025万元,约占资金总量的25%。在资助方式上,部分项目实行匹配资助,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社会资金支持艺术发展。据统计,2016年基金立项资助97个项目,项目总预算为1.679亿元,其中,艺术基金投入8361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8431.9万元,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艺术创作。
“戏剧横店”创新政府服务
成文艺青年大本营
针对全市各类艺术团体“排练难、排练贵”的实际问题应运而生的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如今已被业界称为“戏剧界的横店”。
自2015年11月19日开业到2016年底,已经有181家单位、218个剧目进驻排练中心,有207个剧目成功演出,使用间次达到3816间次。
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创新政府服务,以租金2490万元租赁三年,并负担每年40万元的运营费用,之后低价面向在京注册的所有文艺院团,租金仅相当于市场价格的2.5折至6折,并委托专业运营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截至去年11月底,排练中心接待的181家文艺团体中有民营院团178家,占总数的98%以上。一年来,这里汇聚众多导演、编剧、演员,成为了“京城文艺青年的大本营”。
评剧《母亲》摘“文华大奖”
引领市属院团精品创作
2016年,市属14家院团及国家大剧院共新创剧目23台,复排剧目18台。其中,京剧《党的女儿》,昆曲《飞夺泸定桥》、《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河北梆子《张居正》,话剧《玩家》、《北京法源寺》、《网子》,歌剧《长征》,儿童剧《足球少年》等剧目被北京市委宣传部列为年度北京市文化精品项目。
北昆策划的昆曲《飞夺泸定桥》对昆曲表现现代革命历史题材做出了重要探索;北京市曲艺团创作演出了章回鼓书《古城暗战》,并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北京人艺的《人民公敌》、《樱桃园》,引领了向经典致敬的创作风气;北京市曲剧团的曲剧《徐悲鸿》,聚焦伟大艺术家的家国情怀;中国评剧院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都复排了评剧《金沙江畔》,弘扬长征精神。而各民营剧团也创排了京剧《大钊先生》、舞剧《九死一生·长征》、京味儿小剧场话剧《将军里》,以及小剧场京剧《荼蘼花开》等一批剧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评剧院创排的评剧《母亲》还在去年十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摘得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此外,歌剧《冰山上的来客》还荣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剧目金奖,话剧《北京法源寺》更入围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上一篇:风雪夜归人——在唐诗中寻找家的温暖
下一篇:北方昆曲剧院呈现柔美阳刚“大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