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安徽戏曲传承陷“窘境” 后继乏人成“主症”
发布时间:2017/1/24 17:50:16   作者:佚名   点击:

  中新社合肥1月19日电 题:安徽戏曲传承陷“窘境” 后继乏人成“主症”

  作者 张强

  后继乏人已成为安徽戏曲传承发展的主要瓶颈。

  正在合肥列席安徽省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编剧、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侯露说,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中国有358个戏曲剧种,到2005年已消失101个剧种。许多地方对如何传承一无规划,二无举措,使已经列入国家非遗项目的许多剧种仍处在自生自灭境地中。

  安徽是戏曲大省,最具代表性的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梆子戏等20个本土剧种。现有33个国有戏曲院团,273个民营戏曲院团。

  “和其它地方戏曲一样,徽剧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经费紧张、观众群萎缩等传承发展问题。人才缺失是我最担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徽京剧院副院长李龙斌道出了他的担忧。

  从事徽剧表演40余年的李龙斌,在演艺生涯中曾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华表奖”等。

  “徽剧传承,最重要的是还原它当初的风貌,恢复它的草根气质。”李龙斌说,徽剧孕育了京剧,但徽剧要在当代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保留自己的特色。

  李龙斌认为,新人不仅要学习演唱,还要有“翻打跌扑”的真功夫。“学习徽剧很苦,收入又不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一行,如果再不抓紧抢救,徽剧恐将消亡。”

  国家一级黄梅戏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徐君也担忧后继乏人的传承“窘境”。她说:“黄梅戏作为安徽最具影响力的剧种,虽名扬海内外,但依然面临后生力量不足的问题。”

  “人才问题虽然存在,但好在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供职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徐君说,近年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最主要的精力均放在培养新人上,剧院还专门成立了“小梅花”剧团。目前,“小梅花”已培养出近50位优秀年轻演员。

  徐君坦言,许多基层戏曲院团作曲人才青黄不接,严重影响了院团、戏曲的创新发展。她希望各级政府能加大对基层戏曲院团的投入,以待遇留人才,通过人才兴院团、兴戏曲,推动安徽地方戏曲的发展繁荣。

  近日,根据2016年戏曲资源普查结果,结合戏曲院团当前创作生产演出条件情况,安徽省文化厅印发了《安徽地方戏曲剧种分类保护计划(试行)》,要求对安徽地方戏曲按照进行分类指导。

  安徽省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打造戏曲文化品牌,办好中国黄梅戏艺术节等戏曲相关品牌活动,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此外,安徽省将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青年表演人才培养机制,采取院校培养、校团结合、师徒传承等多种方式,加强戏曲艺术表演、创作人才特别是青年戏曲人才的培养。(完)

上一篇:黄永玉十二生肖月历画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下一篇:79岁文学评论家刘锡庆辞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