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维权行动 > 内容

培育创新型创业 促双创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7/2/2 10:02:52   作者:佚名   点击: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就理论而言,创新和创业并非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种关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创新是创业的动力和基础。创新的概念相对较为宽泛,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而且还涵盖市场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同样,创业也是一个多类型概念,基于不同角度创业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尽管不完全对应,但就总体趋势而言,创新是创业重要推动力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市场机会的出现是催生创业的核心动力源泉。在创新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在其框架中,创新是一个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过程,而创新的市场化实现过程也就是新企业的生成过程,创业成为创新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创业是创新得以商业化的重要条件。创新成效在于与现实经济的结合,创业则是这种结合的基本形式。新知识是创业机会的重要源头,但实际上新知识并不会全部被商业化,换言之,新知识并不等同于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新经济知识。知识溢出理论认为,新知识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知识过滤屏蔽,阻碍了新企业生成,新知识和新经济知识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知识过滤的结果,知识过滤成为影响新企业生成的屏障。识别创业机会并创立新企业的全过程总伴随着知识过滤效应,而创业活动本身是知识溢出的重要机制,创业能够突破知识过滤,促进知识的商业化,通过加速知识溢出带动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创业是突破知识过滤屏障实现创新市场化商业化的重要机制。

    尽管在理论上创新和创业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但在现实中,新企业的产生往往基于多种原因,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创新型创业比重相对较小,创业企业的创新性明显不足。调查数据显示,即使以高技术行业和新兴行业为主要调查对象,创业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较为薄弱。总体来看,无论何种类型创业都对提高市场活力、促进劳动力就业具有积极作用,都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但相比较而言,创新型创业对经济社会贡献更为突出。由于通常伴随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应用,创新型创业提升和改善经济社会福利的作用较为明显。同时,新产品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往往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和技术带动性,有助于催生新产业的培育和新一轮技术创新的形成,在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全面落实“双创”政策的同时,以创新型创业和创业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为核心,促进创新与创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比较而言,创新型创业的培育更加困难,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积极塑造创新文化,将创新基因植入社会生态系统,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促进创业与创新相结合的关键。目前,我国“双创”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创新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调查数据显示,相当数量的创业企业对目前创新环境还不满意。根据我国创新的现状和特点,优化创新环境的重点主要包括:加强科研管理机制的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现实创新研究,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鼓励社会成员创新,引导社会舆论对创新者的评价,保护创新者的创新勇气和创新热情,加强社会科技共享资源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新条件,降低社会创新者的创新成本,形成宽松和谐的社会创新环境;完善市场竞争环境,严格技术标准,强化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切实使企业创新能够得到应有的报偿,充分体现创新的机制,形成健康的创新激励环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创新文化宣传和公共信息服务,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大创新宣传力度,增强国民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广泛的创新共识,全面普及创新知识,形成浓厚的创新社会氛围。

上一篇:欧盟延长对华铝轮毂反倾? 商务部:不构成倾?
下一篇:创新潜力充足 资金仍是困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