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吹糖人:从吃货到演艺
发布时间:2017/2/2 10:04:33   作者:佚名   点击:

  吹糖人:从吃货到演艺

  本报记者 颉亚珍

  身为河北省吹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藁城农民马青旺确实能“吹”,不止糖人吹得好,表演、吆喝、解说的功夫也不一般。

  铜瓢、木箱、竹签子,这几样家伙什儿一摆,任何地方都是他的舞台。这会儿,耿村街道旁,他正蒙着眼演独角戏。红彤彤的对襟大褂,戏台人物般的招式,吸引了一大圈围观者。只见他挑出一团糖稀,在手里揉吧揉吧,扯出一条长丝含在嘴里,随着气息的吐纳、双手的造型,肥硕的腰身出现了;另揪一块糖稀搓搓,一对眼睛萌萌哒;再揪一团糖稀左甩甩右甩甩,细如发丝的虾须有了“怒发冲冠”的气势。红色素一喷,嚯,一只刚出锅的龙虾活灵活现。

  龙虾是马青旺自创的造型之一。“传统的糖人造型变化也就40多样,而且大多是用模子扣的,经过20多年的摸索,我现在能吹200多种。”

  马青旺17岁时师从藁城西辛庄人陈小发学吹糖人。西辛庄又叫糖人庄,陈小发那一辈,村里有97个吹糖人的艺人。“那时就为求口饭吃。我师傅6个子女,没有一个愿意接班,都嫌这活儿上不了台面,只有我一个徒弟。”马青旺是当了陈家的女婿后,才喜欢上了吹糖人,成了岳父的徒弟。

  师傅领进门,修炼在自身,尤其是一些传统技艺。吹糖人,并不完全靠吹,讲究的是手眼嘴的协调,通过揉捏糖稀形成一条输气通道,利用气息的变化来塑造形状,手捏完成边角的造型,其中力度、轻重变化全凭自己体悟。而马青旺对早年吹的糖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四不像,也就是哄小孩子玩,加上糖当时是稀缺品,才有人买。”

  他边学边练边琢磨,努力完善糖人的形状。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马青旺发现,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糖人的制作过程更感兴趣。“大家都问:‘怎么吹的呀?太神奇了!’”于是,马青旺在吹糖人时增加了表演的成分,吊眼睛、抛眉毛,摆POSE、搞夸张,背后吹、蒙眼吹,独角戏演得风生水起。2004年,马青旺第一次上电视。“想上电视,因为干我们这行的人越来越少,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这门技艺,也希望同行能因此多挣点钱。”当年,马青旺被河北省文联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上了电视的马青旺接触到了更多层次的人。“一位姓丁的相声演员指点我,去做个专门的老式箱子,订制一身传统服装,配上传统音乐,在吹的过程中要有贯口、抖包袱。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我算是走上了‘演艺’道路。”马青旺至今仍对这位演员感激不已。

  一次牛年演出时,马青旺不小心吹破了牛肚皮,眼看表演要失败,马青旺赶紧讲了个吹牛皮的笑话,并问观众:“见过吹破的牛皮吗?就是这样子的。”然后又吹了个小牛补在破洞上,说吹的是“母与子”。对此,马青旺颇为自豪,“演出非常成功,败为胜,胜更好!”上《天天向上》节目时,他把吹好的龙虾送给节目组,并指着一尺多长喷红的虾须祝福节目组收视长红。

  2010年,马青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从庙会走上电视,不只眼界高了,收入也高了。2013年,马青旺第一次接到经纪人的电话,邀请他去韩国参加SBS电视台《Starking》节目的录制,除去给经纪人的分成,马青旺净赚5000块,相当于赶好几个庙会的进账。尝到甜头后,马青旺的大哥在网上给他制作了一条广告,留下电话,从此隔三差五地接到各个栏目的邀请,“大小电视上过几百次”,每次都能挣个千八百的。

  继在韩国表演引起轰动之后,马青旺又把中国传统技艺吹糖人“吹”到了西班牙、新加坡。

  马青旺幽默的舞台表演风格,为他积累了很高的人气,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跟着他学吹糖人。目前,马青旺已经收了8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弟子。“我传他们吹糖人的手法、心法和经营方法。”我不禁惊奇,吹糖人还有心法?“我自己总结的,一意灵气,力气相随,缓缓之力,气动手动……”马青旺滔滔不绝。看得出,他非常热爱吹糖人技艺,正如他自己所说:“铜瓢、木箱就像我自己的灵魂一样,我很享受这门技艺。”

  2014年1月,马青旺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广天地》栏目的录制。在节目中,马青旺把所有的技术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这一中国传统技艺。马青旺自己也把节目视频做成光盘供人学习。“一个人藏着掖着没什么意思,我就是希望这一中国传统绝技后继有人,能够发扬光大。”马青旺说。

上一篇:国博首博展出鸡年文物两百余件
下一篇:贴春联有哪些讲究? g}Yd?Y NHS?`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