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与法 > 内容

N?~Na? 养正之端——寻味故乡杨柳青的年画
发布时间:2017/2/9 21:15:18   作者:佚名   点击:

  【新春走基层】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在记者儿时的记忆里,家里过年也是贴年画的。那些憨态可掬的胖娃娃,面容或威严或慈祥的神佛,贴在墙上,和门窗上的吊钱儿窗花相互映衬着,好一派热闹的过年气氛。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天津西青区的杨柳青镇,想带一幅正宗的天津年画给四川的外婆。

  走进一家年画店,记者立刻被画里那些熟悉的娃娃、仕女所吸引。《五子夺莲》里争夺莲蓬的孩子们,《莲生贵子》里分别拿着笙和莲花的孩子,还有不少经典故事里的人物,林黛玉、钟馗……明丽的色彩,吉庆的图样,热闹的场面,这些不正是以前人们最熟悉的、家家都喜爱的经典年画?

  看到记者来选年画,店主很热情地迎过来介绍。她说,杨柳青的木板年画兼具了版印和手绘的特色,风格很是活泼喜庆,从勾线、刻版,到层层套印,以及最后的彩绘,每个步骤都有很大讲究。“你看同样的一幅《教五子》,这个孩子的眼神和旁边的那一个,是不是不一样?”她指着两幅相同图案里的胖娃娃对记者说。

  记者想着,这画名或许是出自《三字经》里窦燕山“教五子,名俱扬”之句。这些年画,有的以谐音象征吉祥,更有不少是蕴含了教化之意。正如李光庭在《乡言解意》里所言:“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

  仔细端详,画的右上方印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字样的红章,左下角的印章则是作者的名字——王晓青。原来,记者是来到了一个年画世家的店里。店主名叫霍秀琴,是著名的年画艺术家霍玉堂先生的女儿,这些精美的画作则是出自她的女儿王晓青之手。她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就师承她的姐姐霍秀英,现在已是“玉成号画庄”的第七代传承人了。

  清代中叶达到鼎盛的杨柳青镇,可谓“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不少人家都有自己的年画作坊,有自己的字号和招牌。多年的岁月蹉跎,不少曾盛极一时的老字号都慢慢消逝了。“玉成号”也几经磨难,但霍秀琴与姐姐霍秀英,哥哥霍庆顺、霍庆有几人一直在坚持,他们觉得,杨柳青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了年画,于是继承父志,恢复画庄,让几近绝迹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和传承。

  “不过现在,人们更喜欢把年画当礼品。初一以后,人们互相拜年,买的人会更多。”霍秀琴说,“鸡年到了,选这幅《教五子》的倒还真是不少。”

  都说年味儿在渐渐淡去,实际上,有些记忆越遥远便越厚重。在一些人的眼里,年画或许不仅是年节的点缀,更是文化传承,是道德教育,是养正之法。它一纸包罗万象,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民间社会,留存的是一个地方的风俗,沉淀的是几代人内心坚定的信仰。

 

上一篇:返乡游子村史馆里过大年 回味起孩童时光
下一篇:过年人们都去哪儿了? 360大数据里的春节迁徙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