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 (记者 李晓喻 王恩博)制度、制度,还是制度,这是在15日北京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上,与会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尽快突破给出的回答。
作为对中国经济前景影响最大的改革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寄予厚望。过去一年多来,这一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虽有进展但不平衡,不少“硬骨头”待啃;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等阻碍市场机制运行的“墙”也亟待打破。
资料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中新社发 泱波 摄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的话说,因体制结构和政府监管框架结构的改革推进“不够快、不够实”,市场无法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目前化解过剩产能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无法实现“优胜劣汰”;杠杆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正在累积。
在与会者看来,要打破这种尴尬局面,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看来,为避免出现“10年后又要去产能”的问题,“一定要把机制建立起来。”
王一鸣表示,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资本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让资本能够自由流动,实现有效配置。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针对资本“脱实向虚”问题,应抑制资本泡沫,重建产能出清的市场化机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陈东琪也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是建立促进公平竞争的机制,“这是今后几年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他认为,要推动改革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应加快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包括公平准入和自由退出机制,清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实际上,随着中国基本确立具有“四梁八柱”性质改革的主体框架,一系列制度建设“施工图”已逐渐成型。
“这些文件规定的改革方向明确,措施得力,但问题是执行还不得力”,在吴敬琏看来,今后应在执行上花更大力气,为提高供给效率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此前中国官方已明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着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