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一年中最尴尬的时刻到了
铃声响起,电话那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快递!你们楼下门禁打不开啊!” 春节过后,许多人都会面对这样的场景,新的面孔、新的磨合提示着新一轮招工季的到来。数以万计的劳动力,如同新鲜血液般注入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
而作为招工者来说,这也许是一年中最为“尴尬”的时刻,他们既要面对劳动力稀缺的窘迫,也要面对年轻一代与自己不断拉大的“代沟”。
蓝领的工作
白领的要求
“招聘”、“高薪招人”、“本店急聘”……
走在朝阳区国美第一城餐饮街上,每隔三五米,就能看到挂着招工广告的店面。
刘艳(化名)的川菜馆也不例外,“本店招聘服务员及厨师若干,待遇面议”,一纸招聘通告躺在外窗上。
10年前,刘艳与同乡从重庆来到北京,合伙开了这家300平方米的川菜馆,“我们家可以说是这条街经营最长的川菜馆了”。每年春节过后,刘艳都要忙着找“帮手”,她想弥补近两个月流失的人手,也想趁机扩充饭店规模,提升饭店服务。
虽然时不时就有应聘者前来打听,但刘艳坦承,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餐饮业是一个高强度的行业,刘艳希望招到有颜值、勤快、年纪在25岁左右的帮手。不过,现实却显得骨感,此前上门应聘的人,大多数都是30多岁乃至40来岁。
“不是说不需要年纪大的求职者,而是(他们)事儿太多了。”刘艳告诉记者,之前店里招到的一些工作人员,有些儿女结婚,请假耽误了很长时间,有的做了不久也回家帮着带娃了,这样饭店的工作就一下子显得很紧张。
每个月基本工资三四千元、包吃住、有提成、每周单休、“多班倒”……刘艳认为,这样的待遇在同行中比较并不算差。况且,她每隔一年时间也会给员工加薪。然而刘艳仍然经常陷入“年纪稍大的应聘者,自己不满意;自己满意的,别人又未必看得上”的两难境地。
在她看来,“招工难”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地区差异在缩小,“很多人宁愿在家乡每天挣几十块钱,也不愿来北京挣100多元一天”;另一方面是求职者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现在社会的观念变了,以前求职的人主要看钱多钱少,现在还要看自己喜不喜欢、工作得顺不顺心。只要哪里吃得不好,住得不满意,有时候老板说话的语气重了一些,他们都可能离开。”
对于刘艳的说法,左家庄西街一家火锅店的负责人感同身受。他认为店里对服务员的待遇也不赖,月薪三四千元起步,基本的包吃住之外,还会定期评选和奖励优秀员工,每个月下来收入不算少。但是,前来应聘的人往往更喜欢谈条件,胃口还不小:“餐饮业的技术含量不高,但是现在的人啊,本来是蓝领,却要白领的待遇,要求‘朝九晚五’,每周有双休……我们房租、水电都在涨,这些条件怎么容易办得到嘛。”
收不完的件
招不齐的人
“我们一直在招人,招聘广告两个月前就在网上挂出来了。”邮政EMS某营业部负责运营的李女士说。
营业部的地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快递,三个快递员正在分拣包裹和电话通知客户,一片忙碌景象。据李女士透露,该营业部现在共有快递员20人左右。由于最近是旺季,加上业务扩展的需要,该营业部对快递员的需求一直比较大:“从双11开始一直忙到现在,他们几乎都没休息过。”
“最近,整个公司需要招快递员50名,我们这里大概是五六名左右。”相比传统的餐饮业,快递物流行业对应聘者的要求显得高了一些。该营业部的招聘就有几个“硬杠杠”条件:要求学历必须在高中以上,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身体健康,能吃苦……
之所以会有这些要求,一是因为快递每天7点上班,“只有上班的点儿,没有下班的点儿”,行业的劳动强度很大;二是因为公司总部有要求,“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有五险一金,入职要有三甲医院的体检证明,不然就入不了职。”
在李女士看来,快递行业是一个追求服务品质的行业,最需要从业者耐心坚持。招聘“硬杠杠”条件多,意味着招人的门槛高了一些。一名成熟的快递员,刚入职一般有两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每个月3000元工资,此后通过考核才会转正,享受“揽收奖励加投递奖励”的计件薪酬:“快递行业的收入差距还是蛮大的,干得一般的人,一个月也就四五千元,干得好的就不一定了,七八千甚至过万都有可能。”
让李女士尴尬的是,虽然“现场都有送不完的件”,但在现实中,能坚持下去的不多:“一些人刚来就喜欢比较别人工资比自己多几千元,但不去想想人家都吃了多少苦。”
而在试用期后,如果新人仍不能稳定和扩展一些客户,多半就自动离职了。最让李女士意外的是,“我们公司每年都会招聘一些大学生,只是将他们下放到下面的营业部锻炼一段时间,结果也有一些大学生不能吃苦,半途而废,而事实上能坚持过去的,现在收入可不低。”
招人困难,除了前面说的几条“硬杠杠”之外,也与快递的高服务、严考核有关。李女士透露,公司会对每一个入职的人进行培训,平时在投递件、文明规范服务等方面会有监控。如果某一快递员在一定时期内密集被投诉,则可能对他“一单扣1000块钱”。一些求职者对快递业的文明规范服务缺乏认识和信心,也会打起退堂鼓:“快递行业新人流动大,业务熟悉了就比较稳定。我们包吃有宿舍,希望求职者不要眼高手低,只要坚持下去,收入一定会不错的。”
身上没负担
心中没动力
元宵节刚过,陈玲(化名)手中的售楼项目仍没有开盘。还在休息的她,却已经开始物色新人。
“其实没有什么要求,高中以上学历,年龄够18岁,语言表达能力好就能干。”2016年,在火热楼市的烘托下,陈玲手中的售楼项目销售全线飘红,几个环京的小区均销售一空,销售提成几十万的销售人员大有人在。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售楼人员流动性大的现实,“很多原因,比如跑到别的项目去了,或者觉得钱挣够回家了。另外每年项目不一样,工作地点也不一样,有些当地招的销售不愿跟着走。”
虽然“没什么要求”,但招到“靠谱的销售”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陈玲看来,以提成为主要收入的销售,必须是“欲望强的人”才能干好。
陈玲坦言,房屋销售的基本工资比较低,但卖一套房子的提成至少一两千。同时,由于销售的是位于京郊或环京热点地区的“一手房”,成交量比二手房更为集中,“谈好了一个客户买几套都是可能的”。以此计算,一名销售的收入颇为不菲,2016年9月,陈玲曾在朋友圈贴出一份销售薪金表,表中二十余名销售,平均收入达到28000元。
“记得我当销售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怎么卖房。市场好的时候,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是常事;市场不好,我就会主动打电话开发客户。但现在我手下的小孩,没客户上门就在那儿玩手机。”身为“80后”,陈玲感觉年轻销售的家境更好,对于金钱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没有了负担,也就没动力”。陈玲表示,与她同龄的销售人员,几乎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升职乃至承包项目,“但如今的销售更多是把这个当做一份工作,不是改变人生的机会。”
为了保证销售队伍的相对稳定和效率,陈玲更倾向于“人带人”的招聘模式,销售团队中的诸多“老人”,也都是熟人介绍而来:“有了工作外的一层关系,稳定性、责任心都强些,不容易给你撂挑子,工作不交接就跑了。”
“用当年领导鼓动我们那一套,现在就不那么管用了,你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吐槽没有用。”就在这两天,陈玲通过网络“面试”了十几个新人,她的目标是在项目开盘前,招到并培训好至少5名销售人员,“年轻人动力弱了,但思维活跃,怎么激发他们,我们也在找规律。你得接受一个事实,他们这一代人,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最努力的那个人不一定是最好的。”
主笔 吴楠 李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