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日电(王槊)“我们怎么样走出去,有两个赶超的路径,一个小众的,咱们形成局部优势,像高铁、核电,还有一个大批的,就是做鞋子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再加上海外并购,这都有助于我们形成创新驱动的力量,成为创新型国家,最终支持我们成为贸易强国。”3月1日,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财经中国V论坛 中国‘智’造新机遇”上表示。
白明认为,中国“智”造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可能没有知识的贡献。但目前为止大部分还是处于一种“智”+“造”的关系,遗憾的是智与造之间是中断的,大量的研发都在海外,而这同时也是巨大的增值空间。
白明表示,中国当前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是因为属于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即便有研发,也是别人的研发更多,而营销层面我们现在也较难融入。
白明认为,要使“智”与“造”之间更紧密,可以将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认为好像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矛盾的,实际上,我觉得完全可以两种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跟国外的技术差距,我经常举这个例子,差十层楼高,但是我们通过引进,我们坐电梯上了七层楼,我们差距还剩三层楼,这样的话我们赶超的路径就缩短了,不用万丈高楼平地起了。”白明说。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我这些年来一直在琢磨,中国“智”造,智与造的结合,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加的关系还是说乘的关系,或者是说什么符号的关系。那么我感觉到目前为止中国“智”造,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可能没有知识的贡献。目前为止我们大部分还是处于一种加的关系,就是智+造,遗憾的是智与造之间是中断的,大量的研发,包括的实际上微笑曲线,已经基本上刻画出来了我们制造的中断,中断了,很大程度上的研发在海外,这个也是巨大的增值空间,那么制造微笑曲线的低端一部分,增值率比较低。我们说遗憾的是我们中国有相当于是制造业大国,所以为什么不是制造业强国呢?所以我们说是这个属于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即便有研发,也是别人的研发更多。当然了,我们说这个微笑曲线还有一个营销,就是说营销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是相对来说也很难融进去,除了我们的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算是一个突破口。我们说这是这些年来的现状。
目前来说,因为我们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要走向制造业强国才能够支撑起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那么在当今的国际分工中,才能够稳住我们的地位,那么因为我们说当了好几年我们的第一大贸易国了,现在刚刚,去年又被美国稍微反超了一点,我们要稳定住,如果说我们的制造业水平不提升,我们不要说制造业强国,我们跟制造业大国也很难。一边是美国,他们制造业也回归,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说初级的制造业,大量的流向了东南亚国家。所以我们也是必然要加强智与造之间更紧密的结合。
那么怎么样结合,一个是扩大研发,另外一个是我们说向营销这个部分延伸,研发,我们也是,包括我们的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二次创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认为好像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矛盾的,实际上,我觉得完全可以两种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跟国外的技术差距,我经常举这个例子,差十层楼高,但是我们通过引进,我们坐电梯上了七层楼,我们差距还剩三层楼,这样的话我们赶超的路径就缩短了,不用万丈高楼平地起了,当然我们说可能核心的技术,你取得国外的核心技术很困难,但是,我们说二次创新,通过在别人引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那么缩短路径。实际上我们说所谓的二次创新,我感觉倒没有什么,过去我们经常说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二次创新是以创新为主导。实际上把次序给调个个,目前来说我们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成就,但是还没有完全。
未来,我们说要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就要在这个原有的基础上,要乘积的关系,我们说智造的智要成为根号,是倍增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与乘的关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至少我们怎么样走出去,有两个赶超的路径,一个小众的,咱们形成局部优势,像高铁,核电;还有一个大批的,就是造鞋子,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打造品牌,增加技术含量,这可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转型升级,所以这个是以劳动密集型。当然了,更多我们是希望两者结合起来,像手机、家用电器,都是比较成功的,还有工程机械,三一重工的这个,都是有成功的案例。如果说做到这一点,未来我们应该国家怎么支持他们,一个比较,比如说我们支持建立一些园区,支持我们的企业的并购走出去,那么并购实际上也是我觉得有意识的并购我们的短项,过去我们引进,现在海外并购,并购什么?比如说海尔并购了通用电器的家用电器部门,美的并购了德国机器人的企业库卡,这都有助于我们形成创新驱动的力量,成为创新型国家,最终支持我们成为贸易强国。
关于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这些年一直在提,现在我们感觉到这件事确实也挺迫切的,因为我们说传统产业现在因为按照产业的转移的规律,现在向东南亚这些国家开始转移,那么这个新的,我们说要打造一个新优势,制造业。那么形成这种新优势,它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形成的,所以形成了,处于这种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空档的时期。所以我们看到了现在是什么,这个空档时期,我们现在是对外贸易,这一两年出现了负增长,他们我们说去年我们的对外贸易排名被美国反超了,一个方面是由于其他的国家的竞争能力增强。像越南这些国家他们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对我们产业进行了挑战。还有一个是说在高端领域,我们越往高端走,跟欧美国家的重合度越高,过去我们和欧美国家之间也有竞争,也有摩擦,但是相对来说,比如说我们说跟美国,跟美国的竞争,过去是更多是贸易不平衡,谁赚谁的钱多,是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说有很多的贸易争端出来以后看什么?是抢饭碗的问题,过去的问题,即便是他对你进行了限制,搞贸易壁垒,不从中国进也得从其他的国家进,但是随着我们的转型升级,你升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越升遇到的阻力就越大。
过去我们老有这个概念,把我们中国制造业突破瓶颈,必须要靠转型升级,这个当然是对的,我们要加大这个力度,不是说你一转型升级,天然的,你的贸易摩擦就没有了,那么我们怎么样能够克服这样的障碍呢?一个是我们在国际上,我们的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也不可能一天一口气吃个胖子,我们就是整个的,头一天还劳动密集型,第二天整个都拿下,我们也有一部分先走在前列,现在来看我们的家电、工程机械、手机、核电、高铁这个方面走在前面。未来我们培养我们的,像一个接力赛似的,第二棒,第三棒有什么,所以为什么我们说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的工业4.0结合,这些方面我们都是克服这样的障碍,而且还有一个思路转变是什么?我们跟他竞争,我们确实要打造竞争性优势,同时我们在合作中,有的时候竞争确实是两败俱伤的。但是通过合作我们做大合作蛋糕,所以产生了互利共赢的效应,合作中把一些竞争,把这样的企业给它变成合作的机会,这样的话对双方都有好处。
财经中国V论坛:中国“智”造新机遇,由中国新闻社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主办,于3月1日在北京举行。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