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11名网络小说作家联合起诉热播剧《锦绣未央》的原著小说大量抄袭,在北京朝阳区法院正式立案并进行了证据交换。无独有偶,正在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小说作者唐七公子也遭到了抄袭的指责,其粉丝则纷纷表示,作者只是在“致敬”。不难发现,随着网络文学改编电视剧的热浪袭来,“涉嫌抄袭”几乎变成每一部热剧的附赠品。《花千骨》原著被指涉嫌抄袭4部网络小说,《山海经之赤影传说》被质疑内容跟日本动漫《不思议游戏》非常相似……网文爱好者创造了业界驰名的抄袭对比工具“调色盘”,把书中相似的文字用相同颜色表示出来,花花绿绿的调色盘看着五彩纷呈,而如何界定网络小说的抄袭,也是众说纷纭。
抄袭,曾经是一件容易识别的事情。两本书,大段相同的内容,抄袭的痕迹清晰可辨。但是互联网带来了网络文学,它是新科技的产物,经历了被质疑、被认可之后,眼下正在被资本和更受瞩目的影视剧加冕。与此同时,网文的原创性也遭遇了严重的挑战——当少数网络文学作者勤勤恳恳如“码字民工”让自己创收致富,变成“大神”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怀抱不同的目的加入这个行业,其中不乏投机取巧者。大IP接连诞生的同时,抄袭争议也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
为什么某些网文会在抄袭问题上引发不同意见?抄袭的举证是否如调色盘里的色彩一样复杂?从业者如何看待这些现象?法律上又如何针对网络文学的特性界定抄袭呢?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和资深律师贾桂茹,将作出解答。
抄袭还是借鉴?
业内需要一个认定标准
“其实我并没有太意外。”当青阅读记者谈起最近《锦绣未央》等作品引发的涉嫌抄袭风波,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感叹说,“还是感觉作者们的维权行动和激烈声讨来得太晚了。”很早以前,他就在一些半公开场合,表达过对网络文学抄袭现象愈演愈烈恐将引发严重后果的担忧。去年周运参加了一个网络文学版权相关的业务讨论会,他明确表示,继盗版之后,抄袭将成为下一个可能引发网络侵权争议的雷点。“我绝不是危言耸听,对于抄袭问题,如果业内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去防范和惩处,将因此动摇整个网络文学产业的根基。”
随着大IP改编的电视剧与观众见面,抄袭风云从网络文学圈内部进入了大众视线,一件接一件,周运明显感到,抄袭或被指涉嫌抄袭的问题,越发失控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其商业化运作不断深入的过程,而很多网站平台简单地把网络文学商业化理解为赚钱,而不顾及道德和法律底线,才会造成这种情况。”造成今天这一局面,势必有一段时间的酝酿。在周运看来,随着网络文学的作者越来越集中于某些大型网站平台,抄袭成风的现象也日益突出。“随着移动阅读的兴起,也就是2009年、2010年左右,当时的很多服务商并不重视版权问题,少部分公司甚至通过大范围照抄、改写一些当红作品在无线渠道上卖钱获利。而且那时候大部分内容商自身也版权意识淡漠,因为维权成本高昂对侵权问题望而却步,其实是给网络文学大范围过度借鉴或者抄袭提供了温床和定心丸。”
网络文学从内容、门类到生产过程都有自己的特性,某些作品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那么究竟什么是侵犯著作权的抄袭、什么是合理范围内的借鉴?周运认为,作品的核心创意、人物设定和情节主线,包括具体组成情节的桥段,还有语言风格等,一本书通篇都在这些方面高仿或者照搬另一本书,应该认定为是抄袭。至于借鉴,网络文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对于某些借鉴的方式,圈里人也众说纷纭。“就谈几种大家都比较认可的,不会引起较大纠纷的借鉴形式吧。”周运说。
第一种,是借鉴了其他故事的部分背景,用新的主要人物写出的跟原故事关联度不大的新故事。例如,网文中的部分无限流小说(意指大杂烩一般的小说,无所顾忌地将各种元素乱入其中)。
第二种,是借鉴了其他故事的人物关系,却使用了新的故事背景,甚至更换了时代背景,从而产生出一种独特的新鲜感。例如,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析出,放到现代写成一本豪门言情小说。
第三种,是借鉴了其他故事的叙事风格和部分人物性格,但起用了全新的人物,故事主线也跟原故事完全不同。例如,当年辰东的《遮天》横空出世之后被大家惊为神作,很多作者纷纷研究和效仿其风格,出现了不少“遮天体”的玄幻小说。
网络小说总是有既定的套路,比如武侠小说、修仙小说,常见的无非秘籍、灵药、神兽等等,这样的雷同可以视为抄袭吗?周运表示,“只要是很多人都在写的商业化小说,就会存在一定的经过大量读者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情节发展模式和人物关系模式,就这个角度而言,一些网络小说在这些套路上出现相似或雷同是正常现象。”在周运看来,同样是主角掉落山崖发现武功秘籍的桥段,在高明的作者笔下,是能够为不同的故事主旨服务的,也能因为不同性格的主角,而发展出不一样的后续情节。“个别人别有用心地将桥段近似或雷同,简单等同于整本书的故事雷同,从而将借鉴等同于抄袭,这是混淆概念的不负责任的言论。”
自动写作软件
对入门者有用但有害的技术
《锦绣未央》被指涉嫌抄袭,可以延伸出更为值得探讨的话题。从去年11月这部影视剧开播,让一场从2013年开始的抄袭论争又拉开帷幕。《锦绣未央》原著名为《庶女有毒》,2013年在网上问世后,便有读者嗅出抄袭的端倪,很多志愿者花费3年时间对每一章做了整理比对,认为这部294章的小说,仅有9章为原创,其余章节涉嫌言情、科幻、历史等219部作品的抄袭,其中包括二月河的《乾隆皇帝》、温瑞安的《温柔一刀》、江南的《九州缥缈录》、曹雪芹的《红楼梦》、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作品。志愿者还推测,这只有“自动写作软件”才能完成。
以前只听说过自动作诗软件、自动取名软件,当真有自动写作软件吗?于是,青阅读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了“自动写作软件”,发现了新世界。弹出的“自动写作软件”很多,售价从10元至2000元不等。卖家信誓旦旦宣称写作软件的优势,“帮助用户梳理思路,快速设计人物,快速设计梗概,快速调用语境片段,快速自动生成草稿,快速定位数据,快速修改草稿”。有的软件甚至内置了武侠、科幻、悬疑、励志、宫斗、言情、商战、复仇、广告、软文、情书、童话等模板,号称“轻轻一点,就可生成一个完整梗概”。甚至有卖家扬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不可以复制,但可以超越。”记者发现,不少软件的买家在评价中回复称“很适合网络文学写作”,“一个熟练用户用大作家写作小说的速度可达每天8000-30000字”。
自动写作软件的工作原理是“海量文章库+工作平台”的模式。比如,需要描述“害怕”,用户可输入“haipaz”,数据库中很多关于“害怕”的描写段落就会出现在工作台,供挑选复制粘贴。此外软件还具有模板编辑、近义词替换、资源搜索等功能,用户在工作台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创作”出一篇文章。
关于写作软件的报道,周运也注意到了。“这里面有很多歪曲和误解。”周运觉得,这些软件目前不可能像AlphaGo在围棋上实现创举一般,也在网络文学界兴风作浪,“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作者都会告诉大家,通过所谓的自动写作软件创作出来的文章,是毫无美感和意义的文字和情节堆砌,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也无法取得读者的认同。再说明白一点,这不过是部分写作软件借机宣传自己的一种营销手段。”
但周运也提到,海量文章库加工作平台的模式对于写作还是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一些初入门的作者来说,帮助减少错别字,更快地查询到相关专业资料,但却对作者写作能力的提升不利,会让部分能力低下的作者严重依赖于系统中已经存在的词句进行写作,从而陷入创新能力进一步低下的怪圈。”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写作软件提供的素材越来越丰富,作者也越来越“聪明”,这的确给作品是否涉嫌抄袭的直接认定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一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要开始了,周运就职的阿里文学平台,开启了机器学习加人工判定的双重机制来鉴定抄袭,“该机制第一版已经通过阿里文学相关产品的系统后台开始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阿里文学还有读者和作者的投诉通道,确保能够快速发现和定位疑似抄袭作品,并及时进行处理。”
很多领域的繁荣都是遵照“胡萝卜加大棒”的定律,如果说网络文学及其衍生品备受资本和大众的青睐,是甜滋滋的“胡萝卜”,那么整治抄袭之风的大棒也必须有其警示作用。周运表示:“对于确认是抄袭的作品,阿里文学有着业界最严的处理措施,包括向业界通报作品抄袭情况,同作者解约,让作者退回已经取得的全部稿费,并将其放入永不签约的黑名单库,等等。对于一些死不认错的问题作者,阿里文学可以随时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读者和相关受害作者的合法权益。”
电脑技术真的可以代替人的写作吗?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有点科幻。实际情况其实更符合一个古老的逻辑——网络文学如其所愿地发展成了产业链,一方面,受众及平台、IP开发商要求作者保持创作速度,另一方面,金钱的诱惑在一旁叮当作响,有先行者取巧找到不法捷径平步青云,却未被惩治,造成了抄袭的猖獗。纵容取巧者不断获利,其实就是缓慢的自掘坟墓的过程,网络文学的原创力、整体市场的审美都将被破坏。要如何应对现在的情况呢?网络文学的行业规范当然急需出台,相关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更为关键的恐怕是每个从业者的冷静,以及每一位心手相对的创作者的良心。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