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钱币文化在中小学教学中严重缺失 专家提建议
发布时间:2017/3/23 0:04:57   作者:佚名   点击:

  钱币文化在中小学教学中严重缺失 专家建议

  让古钱币成为有形的历史教材

  我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和纸币的国家,钱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不仅能将中国古代历史串联起来,还承载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众多重要信息,并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沿革。

  但古钱币研究专家却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现在钱币文化受到忽视,面向中小学生的钱币文化教育更是严重缺失,甚至在中学历史课本中的古钱币图片都出现了错误。就此议题,全国政协委员张建国,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王永生,北京市钱币学会秘书长李志东,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馆长王培伍以及副馆长顾莹等专家一致提议:钱币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实物标本,应该增加钱币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分量。

  被忽视的钱币文化

  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实际工作中,研究信息部主任王永生感觉到:中国的钱币文化经常被大家忽视,“大家明白它有‘买东西’的价值属性,但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而这种“忽视”对比钱币学在西方的重要地位,则更加明显。

  王永生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早期历史中没有纸张,羊皮等记录载体稀少且难以保存。而西方早期的货币是金银币,货币上的王号、国徽、城址、时间等信息为西方历史的研究,特别是王系、时间的确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情况恰好相反,“我们有丰富的文字史料、实物,所以在研究历史时,货币所能承载的有限信息,就容易被人们忽视。”

  此外,王永生还指出钱币文化研究的一个现状:“虽然自魏晋时期起,钱币收藏已经形成风气,甚至早有研究专著,但钱币大多以被文人雅士茶余饭后赏玩的角色出现。”而其研究价值,仅在考古发掘时,发挥了借以断代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金属货币和纸币的国家,是世界两大钱币文化之一的东方钱币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世界钱币文化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程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东亚的朝鲜、日本、古代琉球国以及东南亚的越南等国,在其历史上长期使用中国钱币,后来仿照我国钱币铸造圆形方孔钱,并使用汉字,直到20世纪初其钱币文化都属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钱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研究历史的人注重文献,搞收藏的人则只关注钱币本身,不太注重钱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造成钱币文化还有丰富的内涵亟待挖掘。

  历史课本古钱币配图有误

  “我们的历史教学孩子们都不感兴趣,他们觉得历史就是背年代。”前不久,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参观中国钱币博物馆后,深有感触。他对王永生表示,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教材以及学习的资料都非常单调、抽象、空洞且乏味。在同学的心目中,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学习,似乎变得就是死记硬背一些很难相互串联起来、孤立无序的年代、人物及事件。因此,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们一直想寻找到一种能将悠久的中国古代历史串联起来的东西,以便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历史能有一种更直观、具体和形象的认识。“参观中国钱币博物馆后,这位校长认为他找到了,这就是钱币。”

  这位校长的话深深触动了王永生,“中小学时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阶段,历史教学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内容。而货币金融知识不仅专业人员要具备,每个国民都应该普及。”钱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不仅能将中国古代历史串联起来,还承载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众多信息并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沿革。

  此后,他专门找来现行的几种历史教材仔细翻阅,“当前历史教学中钱币文化内容过于简单,为学生提供的教材以及学习的资料都非常抽象乏味,并且还有知识错误!”王永生举例:以中小学历史课本的“人教版”为例,相关章节并无与历史链接的关于钱币的专门介绍,仅以图片点到为止,如西汉钱币“五铢”的图片下只有一句注释“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唐“开元通宝”则无任何注释。某些非汉字的铸记也无汉字翻译,使得学生对其也是一带而过,无深刻的认识。在某课本上所附北宋“交子”的钱币图片是错误的,南宋“会子”钱币图片的钞版也存有疑问。而且,还没有系统地将钱币文化与历史故事融会贯通讲解,缺失了货币文化这样一个好的历史素材和视角。

  建议将古钱币引入历史课堂

  专家们都认同:“钱币承载的历史内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对历史和经济及货币的关系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学习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也能对货币及金融的历史演化规律进行启蒙认识。”此外,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认为,钱币上传统的文字图案、外圆内方的形制和时间沉淀带来的历史感,能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欣赏能力。

  那么,钱币文化在中小学教学中的缺失应该怎么弥补呢?对此,专家们认为,首先应增加钱币历史在历史课本中的比重,并与历史的发展结合,形成系统化的教育内容。其次,应增加中国钱币的起源和传承的篇章,从而建立对货币的尊崇感和民族的向心力。“如我国在商代晚期就已经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币的国家,伊朗在元朝时期模仿中国制造纸币,进而传入欧洲,雕版印刷术也因此传入西方,为后来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及知识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在课本中通过知识链接等方式,增加有关钱币知识点的文字图片。

  还可以通过组织专家编写钱币科普读本,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中小学生提供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辅助读本。

  除此之外,专家们建议中小学与当地钱币博物馆建立日常联系,组织参观和互访,更好地利用实物展品学习独特的东方钱币文化。“其实,‘钱币文化进校园’操作难度不大,”陆昕认为,中国古代钱币存量巨大,“比如宋代钱币,历时上千年,从铸造工艺、书法到对当时经济文化的反映,都极具代表性。历史厚重而存量丰富,这类钱币最适合让孩子们多接触。”为此,陆昕建议,应该加大针对中小学生的展览力度,甚至开发“实物教材”,在校园的展室内展示。

  本报记者孙乐琪

  文并图J245

上一篇:曹光裕:没有精神的川江号子只是Nμk1UT?
下一篇:大师云集 新版《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将在京登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