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3月16日电 (记者 杨喆)“要在不同文化间寻求共鸣”、“好的故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触动人心”、“合拍片是让各方进步的最好方式”……16日,香港国际影视展的重头戏“中外合拍电影高峰论坛”上,中外多位电影业界人士齐聚,共同探讨如何应对中外合拍电影发展的新阶段。
当下,中外合拍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在中国2016年十大票房电影中,合拍片占8部,参与合拍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也逐渐增多。业界有人认为,目前中外合拍电影发展迎来继上世纪80、90年代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期间后的“3.0时代”。
Golbalgate娱乐公司执行主席兼联合创始人William Pfeiffer说,现今合拍片的概念已十分模糊,这也代表着各方融合程度加深,全球化趋势在娱乐行业得到体现,产生很多机遇。然而好的故事仍是最重要的,需要电影人找到不同文化相通之处,以最得其精髓的方式讲述。
他认为,有些语言和情感是人类所共通的,可以跨越文化和市场的区隔。为此,在选择团队成员时就更加需要用心,最重要的是找有热情的人,他们要全情投入,顺畅交流。
东方梦工厂制作团队曾成功制作中美合拍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团队负责人Dagan Potter分享了电影背后的制作故事,他指出,让东西方想法融汇在一起需要团队的密切合作。“技术是合作中最容易的层面,真正困难的是与不同地方的观众有关联,让他们都对片子有感觉,产生不同文化间的共鸣。”
对此,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总裁陈一奇也深有感触,他认为,合拍模式正变得多样化,从资金、故事到人才,合作无处不在。面对历史、文化、语言、制作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找到大家公共关心的话题,共同应对两个市场甚至全球市场。
他特别提到,香港可以凭借较高的电影制作水平,成为东西方电影互相理解上的有效桥梁。随着合拍片多样化发展,相信香港人才一定可以抓住机遇,起到电影领域“超级联络人”的作用。
美国电影协会大中华区总裁及亚太区副总裁冯伟指出,应对中国市场,电影首先要“接地气”,而要“走出去”则要通过讲故事的手法让全世界观众听得懂。“这需要一个过程,但首先应先让中国观众接受,再寻求国际上的突破。”
电影业咨询公司伊恩合伙人刘新颖透过数据的分析指出,中外合拍片目前遭遇票房增长的瓶颈期,但随着合拍机会增多,以及新颁布“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进一步规范,合拍片未来还有很大潜力。
她建议中国电影人清晰定位,正视及平衡文化差异,明确目标市场与受众,挖掘文化差异背后的人性共通点,打磨故事角色。同时,重视培养相关人才,构建中外沟通桥梁,争取更多制片话语权。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原总裁马润生说,中外合拍应有明确的定位,应该是多种文化的结合,要有各自文化的土壤。要发挥创造力讲述感人的故事,才能经受市场的考验,才会诞生让民族精神融入国际的伟大作品。(完)
上一篇:广西中越边境上演壮族民俗文化盛宴
下一篇:“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成专家研究权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