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与法 > 内容

评论:莫让微信家长群变为“奖惩公示墙”
发布时间:2017/4/9 21:57:00   作者:佚名   点击:

  随着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家校沟通从过去的“家访”、“请家长”逐渐演变为通过“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来实现。

  老师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发布重要通知,通报学生的在校情况,家长在微信群里与老师保持联系,同其他家长交流教育心得,这本应是微信家长群的健康运行生态。但是,随着微信家长群的普及,部分老师和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的沟通氛围“变了味儿”。

  近日,广州日报报道称,禅城一家幼儿园的孩子因为漏做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中“晒照”批评,引起了家长不满。消息一出,关于微信家长群中老师和家长的“微行为”引起了各方讨论。

  网友反映,有的老师不仅会在微信群里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和排名,而且很多时候会在群里频繁发布有关优等生的照片、表扬等信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造成很大压力。除此之外,还有家长吐槽称,微信群里经常出现炫富显摆、拉帮结派等现象。

  不管禅城幼儿园老师“晒照”事件和网友的此类吐槽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部分老师和家长对微信家长群的角色和“微语境”的认知并没有跟上时代。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老师和家长大多时候把微信家长群等交流平台仅仅当作一个信息公示板和沟通工具,而不是“交流场所”,所以在沟通时,老师和家长并不会将“保护孩子自尊心”、“尊重家长面子”等线下沟通的细节考虑在内;另一方面原因则是:老师和家长的“媒介技术应用素养”有缺失,大家只懂使用最新的媒介技术来辅助家校沟通,却并不了解如何规范自己的媒介行为。久而久之,微信家长群等交流平台就会演变成为家校矛盾激化的地带。

  要改变微信家长群的“微语境”,先得改变教师和家长的“微行为”。笔者认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协同努力,共建微信家长群的和谐生态。

  首先,在微信家长群建立之初,家长和老师可以协商草拟“群规”,事先“约法三章”。老师在家长群中应该遵循“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不公开发布学生的成绩、排名等保密信息。必要时,个别孩子的问题尽量与家长“私聊”,给孩子和家长留足“面子”。家长则应积极理解、配合老师的工作,及时回应群信息。同时,不发布跟孩子教育无关的信息,保持微信家长群的“清净整洁”。

  此外,学校和社会则应该与时俱进,在利用新的媒介技术健全家校沟通渠道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对老师和家长的媒介素养培训。具体来说,学校和社会机构不仅要定期组织教师和家长群体学习新的媒介沟通技术,还要对其进行媒介心理学、传播学等知识的培训,使教师、家长成为微信家长群等交流平台的健康语境引导者。

  只有这样,微信家长群才能成为家校沟通的“绿色园地”,而不是“奖惩公示墙”。孙丽娜

上一篇:职场社交平台调研:老外偏爱定居“新N?~ ?W^
下一篇:持“黑卡”消费5折优惠 商家“不堪亏损”不认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