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话剧尝试“先看戏后打赏” 收获金额不够交场租
发布时间:2017/6/17 23:40:32   作者:佚名   点击:

  本报记者 牛春梅 实习生 王广燕

  “票价:您看着给。座位:您看着坐。”昨天下午,话剧《严肃的锤子》在鼓楼西剧场演出最后一场,两百余名观众将小剧场坐得满满当当,连最后一排也坐了许多兴奋讨论的观众。

  因为推出“先看戏后打赏”的创新方式,这出由两个年轻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新戏,吸引了不少尝鲜的观众。灯光暗下来,在观众期待的目光中,荒诞喜剧《严肃的锤子》开始上演。但演出结束后观众打赏的结果,却让两个年轻人伤了心。

  没办法

  年轻人排戏怕没人来看

  “听说我们要这么做,剧场的朋友都觉得我们疯了,但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刚表演完一个多小时的话剧,24岁的管博文“咕咚”“咕咚”喝下半杯水,声音有些沙哑。

  两年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管博文,与同学郑远鹏共同成立了榫卯戏剧工作室,《严肃的锤子》是他们的第一部作品,从创作剧本到演出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剧本先后修改了11次才搬上舞台。

  “其实我们不想革命,只是想自救。”面对“话剧业变革”等外界声音,管博文坦言“先看后赏”是无奈之举。管博文与郑远鹏身兼编剧、导演、出品人和演员多个角色,从话剧制作到场地联系全靠自己。原创话剧本就面临上座危机,加上没有名导和名演员,缺乏宣传经费,这样的现实困境一度让两个有戏剧理想的年轻人犯了难。

  “有行内人告诉我们,像我们这样的戏可能票价打四折都没人买,再加上票务平台还会拿走一半的提成,一张票我们大概也就能收到二十多块钱,而且上座率估计最多也就六成。其实回不了成本对我们倒没什么,最可怕的是没人来看。”正在管博文一筹莫展时,有人向他建议“先看戏,后打赏”。

  “不这么做的话肯定也要准备许多赠票,不妨一试。”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看到自己的作品,管博文决定试一试。他通过一些自媒体平台预定门票,“我们还是希望引导一些平时不看戏的人走进剧场。”

  没想到

  有人不打赏有人打1分钱

  50元、20元、100元……昨天演出结束后,随着演员们鞠躬致谢,台上的投影仪上所显示的二维码实时收款额不断上涨,到观众散场时,打赏金额艰难地攀升到2700多元。也就是说现场两百多位观众平均一人打赏约10块钱。

  管博文说,本来他们是想定额打赏,让观众在几个打赏金额中选择一个价位。但后来想,既然想做个试验不如就彻底一点,让观众想打赏多少就多少。

  第一场打赏最多,有6000多元,不过其中很多都是好朋友来捧场。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有一百多人没有打赏,有二十多人只打赏了一分钱或是一毛钱,一位打赏了一分钱的观众出门时还领走一份价值6元的小礼包。“预料到会有人不打赏,但是没想到会有人只给一分钱或是一毛钱,我们还是太年轻。”

  第一场的收入给两个年轻人兜头一盆冷水,但第二场他们还是咬着牙继续坚持。观众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剧场依然满满当当,但打赏金额只有1488.95元,其中还有将近1000元是朋友们的打赏。

  被观众吓到了的两人,从第三场开始请一位朋友在演出前介绍,如果觉得他们的演出一般请打赏50元,觉得还行请打赏100元,要是觉得年轻人做成这样不容易请打赏200元。这样一来,情况略有好转,第三场、第四场的打赏在3500元左右。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打赏,或是打赏一块钱。

  五场演出下来,两个年轻人收到普通观众的打赏共15000元左右,这个钱还得再贴补一点才够给现场的舞台工作人员结账。平均每场1万元的场租成本只能靠他们自掏腰包了,也就是说他们俩从编到演耗费的这一年半时间和心血,不仅是零回报,还得倒贴钱。

  “如果没有外界帮助,所有的风险还都是我们自己承担的话,我们可能不会再这么做了。”正在拆舞台的管博文说到这里不由有些黯然。

  有问题

  看戏不用买票观众更随性

  国内剧场演出秩序本来就不好,赶上这种不花钱就能看戏的机会,许多“过来陪朋友看看”、“随便来了解一下”的观众进了剧场。前天的演出刚开始五分钟,就有三名观众匆忙离席而去。演到后半场,又有二十多名观众不顾台上演员的卖力表演陆续起身离开,工作人员无奈地目送他们出去,而他们晃动的身影也引起不少认真观剧者的反感。

  “有人可能只为了捡便宜而抢票,浪费了观剧的资源。”经常来鼓楼西剧场看戏剧的大学生小陈有些忿忿不平,“这样太考验观众素质,有可能让主创团队血本无归。”

  “只有足够自信才敢让人‘先尝后买’吧,但是观众们太习惯赠票了。”话剧爱好者小玉虽然喜欢先看后赏的买票方式,但有些心疼主创团队。“不能否认多数人高尚,但也不能确定没有投机取巧的人。无论观众喜欢与否,应当划定一条大家都给得起的票价底线,以避免白蹭观看。”

  从事戏剧相关工作的小李为演出打赏了50元,他觉得演出总体符合预期,但开场有需要打磨的地方。“就像切西瓜一样,切之前不知道瓜好不好,切完就知道给多少钱了。我觉得这么做挺科学的。”

  鼓楼西剧场负责人李羊朵非常理解这两位年轻人,“这样的戏年轻人硬拼票房会很难,现在寻求这种出奇制胜的方式起码赢得了一些关注,至少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了。”不过,她认为这种做法本身也是“双刃剑”,戏好自然能打造好口碑,但如果戏不好,也会被更多人知道。

  “嘀嘀、嘀嘀……”采访中,管博文放在桌面的手机不时有微信消息推送提示音,这是几十名观众正在群里热议观后感。有的从表演节奏上给出建议,有的讨论配乐问题,还有的对两人的表演不吝鼓励。“这也许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了,许多观众给了意见,让我们觉得这个戏经过修改还可以演第二轮。”

上一篇:文化部出台“十三五”文化扶贫实施方案
下一篇:百名格莱美获奖者将登陆扬州 古城变身“亲子乐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