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衡水7月21日电 (崔志平 王鹏)21日,记者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情况,对河北省衡水境内京杭大运河沿岸进行了实地探访。河北省衡水市官方表示,该市在原来挖掘、保护措施基础上,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使其成为活着的历史遗产,真正涅槃重生。
当日,记者走进衡水境内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阜城县运河博物馆、景县的世界文化遗产华家口夯土坝、故城县的郑家渡口等地进行实地探访。
阜城县码头镇自隋唐以来,便是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的货运码头。据《阜城县志》记载,码头为太仆寺行台故址,兼有马地、马厂、马头诸名,后因地处运河西岸时有船舶停靠而定名“码头”,码头镇也因此而得名。
阜城县运河博物馆的漕运船展示。 王鹏 摄阜城县码头镇党委书记闫军表示,借助运河文化,深挖、细挖运河的人文历史文化,建设和保护好大运河遗产。
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原建于清宣统3年(1911年)是时任知县王为仁主持修建的,自该险工修好后,大运河华家口段再没有决堤记录,沿用至今已有102年。该险工全长255米,呈梯形,南北走向,顶宽13米,全段高程5.8米至6.7米不等,平均收分百分之二十,堤内坡采用黄土、白灰加糯米浆夯筑成坝墙,坝墙每步宽1.8米,厚18厘米,分步夯筑,底部采用坝基抗滑木桩施工工艺,外坡与顶部为素土夯实而成。
华家口村75岁的李凤林告诉记者,1964年之前这里还有船经过,20几个人拉一艘船,自己也拉过。“当时的运输业不发达,只能靠船,运送的也都是一些农副产品。”
故城县城所在地郑口镇原称郑家口,相传元末明初有一郑氏在此运河上设摆渡口,因此而得名,简称为郑口。因这里地处水陆要冲,商贾云集,到清朝中后期已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较大集镇。据《故城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汰巡检移县丞驻郑镇”,可见这里已是全县唯一繁华的市镇。
京杭大运河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段。 王鹏 摄据故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姜玉岭介绍,京杭大运河是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运河古渡码头郑家口,因各地商贾前来经商、落户,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城镇,三街五镇,店铺栉比,客货川流,自古以来素有“小天津卫”之称。据说当时运河码头能同时停靠日装卸量达三四十吨的船只五十余艘。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始凿于春秋战国,历隋、元二代而全线贯成。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衡水段位于衡水市东部与沧州、德州交界处,是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系的一部分。大运河从故城县南部辛堤村入境,流经故城、景县、阜城三县,重点河段在阜城霞口镇、码头镇,景县安陵镇,故城郑口镇和建国镇,最后在阜城张华村北入沧州境,全长179.05公里(故城县75.2公里,景县73.2公里,阜城30.65公里)。(完)
上一篇:重庆木洞河街剧场落成_>e 将成为非遗传承基地
下一篇:湖南30名“小小传承人”赴英_U\^?W??eS¤N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