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3日电 《外交学者》(The Diplomat)杂志日前发表了一篇名为《解构美中贸易战》的文章,对引发贸易战的深层原因进行了解读。文章指出,美国对中国“偷窃”美国工作岗位的指责站不住脚,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资本的流动是由不可抗拒的市场力量带来的。
文章分析说,在太平洋地区目前的情境之下,“偷窃”美国岗位这个问题已成为导致美中关系紧张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崛起和中国巨大生产力的担忧在美国乃至西方由来已久。文章援引观点指出,真正应该对美国工作岗位流失承担起责任的,是将安保、保管服务和餐饮这些领域的岗位转包出去的美国公司,并指出美国的雇员也应该为自己逐渐向替代性的工作模式——临时岗位或自由职业者——转变而承担起责任。
此外,正如美企从美国搬到中国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商家正从中国搬离,迁至周边国家。现在,在所谓的低端产业中,许多中国制造商正面临来自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另一个因素是,美国IT业和软件业的许多工作已经转移到印度的分包商那里。许多美国公司被印度的时区优势、英语语言能力和业务熟练的IT专业人员所吸引。
文章认为,“偷窃”美国工作岗位的或许不是中国,而是整个世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资本常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其动因是避免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劳动力与商家之间的摩擦。这个现象是由不可抗拒的市场力量带来的。
文章说,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发展显著,这使得人们常拿中国的快速崛起与美国的“相对衰退”作比较。这些比较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即不久的将来,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种过于简化的比较在很大程度上或许夸大了中国(在经济和体制上)会给美国和仍然盛行的西方自由制度带来的威胁。而事实是,中国目前的GDP仅占美国的63%,更不要说从整体国家实力(军队能力、科技和国际影响力)来看,美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
尽管如此,美国的一些媒体、智库和决策机构长期以来仍在从众多领域强调中国的“异军突起”。从北京的角度来看,这种“过度夸大”的战略就像是一场大规模的宣传攻势,为的是大力压制中国的崛起。
文章强调,不论是真正的战争还是贸易战,对于缓解大国间的分歧来说从来不会带来建设性的成果。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事关妥协、协作,需要真正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对于美中两国目前的关系来说,也是如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