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杜燕)2013年末,北京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57.9万个,比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二经普”)时增长76.9%。5年间,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法人单位增加较多,而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单位数量增速较低。
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吴万标今天发布《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他表示,第三产业是北京市国民经济的主体,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经济量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最高。普查结果显示,2013年末,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57.9万个,占全市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91.8%,比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增长76.9%。
从行业分布看,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为19.1万个、13.5万个和7.1万个,以上3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68.6%。
与二经普相比,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增加较多,分别增长2.7倍、2.6倍和2.5倍;而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单位数量增速较低。
吴万标指出,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2013年末,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94.7万人,占全市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0.5%,比二经普增长45.3%。
从行业分布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为147.8万人、141.7万人、95.2万人和93万人,以上4个行业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53.4%。
与二经普相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较多,增长99.4%;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紧随其后,分别增长72.3%和68.7%;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增速较低。
他还表示,北京市第三产业资产总量持续壮大。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量117万亿元,占全市第二、第三产业资产总量的95.8%,比二经普增长88.1%。
从行业分布看,资产总量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分别为87.3万亿元、11.8万亿元和4.7万亿元,以上3个行业占第三产业资产总量的88.7%。
与二经普相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资产总量增长都在2倍以上;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资产总量增速较低。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表示,北京的服务业从规模上看,1994年就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北京就进入了服务经济主导的发展阶段,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升,去年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76.9%,比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时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他指出,服务业比重的不断提高是北京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