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2月25日电 (江亚琴)“以前我们家17亩地,没有半个月种不上,坡改梯14亩地后,两三天就种完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逊让乡八里村村民兰福云高兴地说。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882万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在“坡改梯”项目实施以前,青海省坡耕地占到耕地面积的68%,根据青海省水土保持局的测定和调查,全省坡耕地一年流失的土壤养分,大致相当于年施化肥的总量,使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
为了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现状,青海省水土保持局从1982年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即“坡改梯”项目,将5°—25°坡度的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同时配套小型灌溉设施,修建田间小路。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局长张艳得介绍,改造之前,坡耕地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改造之后,粮食亩产由原来的100公斤左右增至150公斤以上,仅这一项目,青海每年可增产粮食1.42多亿公斤。
据了解,经过综合治理,截至目前,青海省340余万亩坡耕地变成良田,7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整治。
“实施坡改梯项目后,青海省的水土流失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张艳得说,“坡耕地改梯田后,可以运用机械化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同时,也为青海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据了解,青海省目前还有261万亩坡耕地需要整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