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6月6日电 (记者 许婧)像一只静静蜷伏、正待蜕变的蚕蛹,似一朵朵花瓣向阳绽放,如一只硕大的圆形玩具盒……6日傍晚,经过8小时现场作业,60栋形态不一、各具创意的棕褐色瓦楞纸板建筑,在一支支中外大学生团队手中渐渐成形,成排耸立于同济大学,蔚为壮观。
当天,“2015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暨2015‘风语筑’纸板建筑设计与建造竞赛”开赛。除了同济大学,还有清华大学等15所国内建筑院校参赛,并首次邀请了8所国外知名建筑院校参加,参与学生总人数约450人。
参赛的学生总共要建60栋纸板房,每栋面积约8平方米,当晚参赛的中外学子还将在各自建造的纸板屋内留宿一晚,进行交流、餐饮活动和居住体验记录。作为“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联合展之一,部分获奖作品将在上海市中心重要公共空间展示呈现。
来自法国凡尔赛高等建筑学院代表队的作品名为“MagicDragon”(神奇的龙),正在忙碌中的的两女孩Louise和Prudence告诉记者,这也是她们第一次尝试用纸板搭房屋,让她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建造过程,很有趣。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刘宜家告诉记者,他们的作品《叶》受折纸艺术的启发,采用了与其他很多参赛队不同的长方形结构和折板形式,外型上也比较美观。重庆大学代表队的黎京宗对他们兼具童趣和中国风的作品颇有信心,看到其他参赛队的作品,他也表示“开了眼界,收获很多”。
建造节活动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建龙教授介绍说,同济大学建造节是面向学院大一学生的“建筑设计基础”实验教学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建造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对建筑的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建造过程获得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在自己亲手搭建的空间中进行活动体验,初步把握建筑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的物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俞泳告诉记者,通常获奖作品除了满足建筑的基本要求和功能外,还要有新意;正如同适合学习建筑的学生最好具备脚踏实地和有梦想两方面素质一样;同济希望通过动手能力、全面通识教育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面丰富的学生。
据悉,大赛评委团由“千人计划”学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永和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徐卫国教授,哈佛大学设计学院(GSD)建筑系系主任InakiAbalos教授共同担任联合主席,由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学教授等共同组成,最终评选出各类奖项。
已有8年历史的同济大学建造节竞赛自2011年发展为全国多所建筑院校参加的赛事活动。2012年起,该竞赛被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竞赛,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建造实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