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焦点 > 内容

探访大千故里四川内江汉安夏布绣
发布时间:2015/6/16 0:11:22   作者:佚名   点击:

  中新网内江6月10日电 (王爵 陈志强)10日,记者受邀来到国画大师张大千家乡四川内江市中区,探访一种全新刺绣产品――“汉安夏布绣”,因其罕见“多元文化融合”的特性,而被业内誉为崛起中的“中国第五大名绣”。

  据了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其历史悠久长达4000余年,内江古称汉安,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鼎盛,隆昌县盛产夏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天然纤维之王”苎麻为原材料,经过打麻、绩麻、晒麻、刷浆、织布、漂洗、印染等十二道工序,形成了隆昌夏布古朴粗犷、坚韧耐用的属性,因而获得少见的“双冠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内江市中区妇联副主席张会萍介绍,文化积淀催生新的绣种,区妇联最初推动“刺绣”,意在吸引农村妇女回乡打工以照顾家人。但在“蜀绣之乡”成都安靖考察后,大家觉得蜀绣技法可学,但不能“亦步亦趋”,无特色则无竞争力。“汉安文化”、“书画之乡”、“夏布书画”、“书画夏布”等,多个本土特色文化要素涌现融合,并形成一个全新概念:“汉安夏布绣”。

  因当时技术落后,普通夏布难以作画或刺绣。时任内江职院教授王少农,通过10多年的钻研,发明了夏布处理技术,实现了普通夏布向书画夏布的转换,并于2009年取得专利。为此,王少农既成为了“书画夏布”发明人,也因其书画技艺探索,而成为“现代夏布画”的创始人。2014年,内江市中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非遗”、“地理标志”、“专利”、“书画之乡”等,多元本土特色文化的融合,赋予了“汉安夏布绣”独特的艺术气质。

  来自成都安靖的“绣娘”王蓉,从事刺绣20多年,被聘请到内江培训“绣娘”有一年多,对“汉安夏布绣”感受颇深。她告诉记者,“汉安夏布绣”正形成有别于“四大名绣”的特色,将传统缎、绸等绣料改为夏布,其绣品强度高、不易褪色,防水、防虫蛀、易保存。夏布全为手工加工,麻线粗细不一,线迹若隐若现肌理自然,呈现出粗犷古朴、大气自然的特性,迎合了当下崇尚自然的潮流,再以细腻的“书画夏布”为绣料,其特质是其他绣品没有的。

  “开了全国刺绣先河,独创特色艺术绣品。”张会萍说,受内江书画浓厚氛围的影响,汉安夏布绣多以水墨国画为题材。“风格不二,品位脱俗。”她说,清淡雅致的国画绣品,既符合自然清新的现代审美观,又体现了古朴典雅的历史厚重;既体现了中国画的韵味与风格,又表现了展示人的艺术品位。

  29岁的残障女士饶镜,就是其中的一位绣娘。饶镜至今难忘第一次做订单,去年7月学习3个月后,就接了一幅“私人订制”的《荷花图》,在老师指导下绣了两个月,得到了顾主肯定。她告诉记者,自己的脚不方便,此前找了不少工作都不满意,内江市中区妇联组织的“绣娘”培训特别适合自己,学费、针线、绣料等全免费,还要“倒给补助”。饶镜一个月如果全勤,能得到区残联、区妇联各800元补助,学习做订单还有奖励,月收入也能达到2000元左右。像饶镜这样的绣娘有30多人,她们都是一年多来从三四百学员中精选出来的。

  据内江市中区妇联主席黄永碧介绍,培养一个成熟绣娘要两三年,除上百种针法外,还有学习配线、配色、深浅、层次、形态及走向等,特别是对作品的理解,决定着绣品的表现力,如,张大千泼墨山水画看似色彩简单,但要在夏布上绣出原味,需要十几种丝线合理混搭,这需要艺术鉴赏力等美学修养,为此,培训中还请来了美术、刺绣、书画等行业专家,给学员讲解构图、艺术欣赏与表现等。

  目前,依托“居家就业”工程及新村建设,已在“画仙故里”晏济元家乡尚腾新村,建立了汉安夏布绣基地;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建立“中国夏布文化产业研发示范基地”,合作探索“汉安夏布绣”发展新路。(完)

上一篇:河北大厂廉政微电影走红 用《饭局》警示“饭局”
下一篇:山东运用“互联网+”技术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