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网络安全法草案于7月6日起在中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月。
这标志着网络安全法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国内信息安全行业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政策红利。
首部网络安全法出炉
参照国家安全法进度,2015年5月7日国家安全法公开征求意见,7月2日国家安全法二审通过正式出台。而保卫网络安全亦刻不容缓,因此预计网络安全法有望很快在三季度出台,将给国内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带来重大深远的影响。
据悉,此次网络安全法草案共七章六十八条,主要内容包括维护网络主权和战略规划、保障网络产品和运行安全、保障网络数据和信息安全等,覆盖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草案提出了14个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提供公共通信、广电、能源、交通、水利、金融、供电、供水、供气、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军事网络、国家机关等领域,并规定了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供应商进行安全审查的条件;要求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保护;清晰指出了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的条款,和《国家安全法》相呼应,统一了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的口径。
同时,此次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覆盖网络运营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等责任主体,并有明确的处罚条例。网络安全从此亦有法可依,信息安全行业将由合规性驱动过渡到合规性和强制性驱动并重。
信息安全产业面临爆发式机遇
随着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互联网+”战略提速,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保障“互联网+”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信息安全产业也将面临发展“黄金期”,有望成为资金的下一个“风口”。
IDC机构认为,信息安全经过了前期培育而广为人知,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期,考虑“棱镜门”事件持续发酵和国家政策刺激,可以判断未来数年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复合增速有望达30%。近几年来,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根据 IDC 预测,我国2010年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安全服务市场分别为6.06亿美元和3.38亿美元,2012年两者市场规模则分别为8.77亿和4.61亿美元,而到2015 年,国内信息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的市场规模更是分别达到了30.35 亿美元和12.84亿美元。而今网络安全法助力,未来仅网络空间国防投入就有望带来行业10倍的发展空间。招商证券预计,到2020年,我国网络信息空间有望形成年近千亿的庞大市场。
时下我国信息安全投资占整个IT投资比不到3%,对比美国的10%以上占比,意味着有数倍的提升空间。互联网+时代,网络战争将是军事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环,新形势下国家级信息安全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预计未来一两年将有更多高规格的政策和细则出台,将促进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信息安全为互联网行业的保障性科目,而当前互联网蓬勃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让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推动力,网络信息产业将是当前及未来5年高景气确定的细分行业,钱景无限。
政策引爆信息安全概念股
兴业证券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如今国内网络安全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行业全面打开成长空间。一是IT日益渗透人类的生产生活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网络安全的外延极度扩张;二是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等新型攻击技术的出现使得网络攻击从软件走向硬件,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成为亟需保护的对象,网络空间的安全与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但我国国家意义上的网络空间自主可控和防护基本还是一片处女地,信息安全内涵和边界的扩张将带来行业市场空间的成倍扩张,并打开龙头公司的市值上升空间。
国内外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差距主要是基础IT软硬件方面的技术差距和信息对抗方面的投入差距。近年美国在网络安全对抗方面的国家性投入预算高达400亿美金左右,中短期来看,通过加大信息对抗投入来从战术上实现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成为确保美国国土安全现实可行的做法。由此展望,未来我国专业网络安全公司也有望率先受益国家安全的持续不断的投入。网络信息安全主要表现为软件、硬件以及系统的自主可控。软件自主可控表现在架构上,更多的使用云计算架构替代传统国外巨头的软件设施;硬件上来看,从芯片 、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开始对国外设备进行替代;系统自主可控方面,更多地以具有保密资质的国内企业来完成以往国外公司招标的系统。因此,具备“国进洋退”主题、拥有自主可控技术产品、提供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相关本土企业,将获得实质性订单支撑。相关受益标的上市企业包括:信息安全:卫士通、启明星辰、绿盟科技、北信源等;国产化:浪潮信息、华东电脑、东方通、超图软件、天玑科技、同有科技等。
虽然国产网络安全信息企业迎来行业发展黄金期,但如何把握这个机遇,则考验各企业自身的实力尤其是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IT国产化依然任重道远,挑战不少。
当前,国内网络信息上市公司在企业治理结构、技术积累、投入周期等仍与跨国IT巨头有较大的差距;国产化政策的推进可能会因中美政经博弈、中美企业合作模式的变化出现节奏上的变数甚至停滞的可能;生态链建设的挑战和产品迁移本身的技术风险等也制约国内企业前进步伐;等等。这些也需产业和投资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