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监督 > 内容

评论:手机实名制亟待配套措施
发布时间:2015/8/12 8:07:57   作者:佚名   点击:

  记者从三大运营商处了解到,目前,长沙的三大运营商均已启动实名认证,并短信通知未实名制用户尽早到营业厅进行登记,下月1日起仍未实名制的用户将可能影响业务使用。关于具体的停机时间,三大运营商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按照工信部要求,确保在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用户实名登记率达到90%,9月1日并非最后时限,是否停机将视用户配合程度而定。  

  (8月9日《长沙晚报》)

  手机实名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下文要求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但由于遭遇“软执行”等多方面原因,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在这样的语境下,此次三大运营商启动实名认证并设定时间表——9月1日前,手机卡未实名登记可能被停机,无疑具有针对性和杀伤力,值得期待。

  手机实名制到底“卡”在哪?从运营商角度而言,无底线地“争抢用户”或难辞其咎,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微信等类似移动互联应用异军突起,“争抢用户”的压力更是陡增。此情形下,运营商恐怕不愿让“实名制”成为争取新用户的门槛,造成手机实名制执行力疲软。而从手机用户角度而言,其抵触使用实名制的SIM卡,主要原因还是个人信息安全仍没有得到加强。比如,担心个人身份证复印件被挪作他用,手机号码易被他人轻松获取,轻则可能收到大量垃圾短信、骚扰电话,重则影响个人财产安全。

  事实也证明,手机实名制并非灵丹妙药,实行手机实名制,用户个人信息未必就安全无忧了。恰恰相反,其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实名制只是一道技术堤坝,也犹如一把锁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一样,真正能支撑它健康运行的是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和严厉的监管措施。此前实行的银行账户实名制并未能彻底解决电信诈骗,便是一例。

  可见,要想真正做到隐私保护和通信监管两不误,不能仅指望“电话实名制”单打独斗取得神效,而是需要更多配套政策制订与落实。这就要求,一方面,包括运营商在内的信息产业领域的相关企业应坚决摒弃“经济效益至上”的观念,更加重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另一方面,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健全与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出重拳整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行为。特别是,针对实名登记后个人信息“集中暴露”问题,为避免这些“精确信息”被不法之徒所利用,不妨借鉴德国通过制定《数据保护法》提供出整套的信息使用规则等做法,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筑牢“安全网”。长沙晚报评论员 屈金轶

上一篇:智能硬件成电商众筹新宠 市场助力创业企业创新孵化
下一篇:泰久信息董事长陈龙军:智慧旅游正从概念过渡到落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