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监督 > 内容

阿里283亿投资苏宁 O2O冰火两重天
发布时间:2015/8/14 23:06:52   作者:佚名   点击:

  O2O应该是刚需的升级与便捷化,而不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来制造一些“伪刚需”。

  近日的“O2O”行业资讯如同放纪录片一样,“O2O项目阵亡名单”一波又一波。我曾经写过两篇专栏评论的顺丰嘿客更是以“10亿换来4个教训”成为了主角,可谓给扑向O2O领域的创业者又泼了一瓢冷水。但与此同时、阿里283亿战略投资苏宁、京东投资永辉超市、人人车获8500万美金融资,似乎O2O又火得烈焰冲天。

  O2O作为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被大家所看好,然而该领域目前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又是为何呢?每一次被集体看好的大变革来临,总会出现前仆后继的情形,即使踩在先烈的尸体上也要勇往直前。先烈则是最近暴露出来的阵亡名单,而勇往直前的人中也有很多人又拿到了巨额的投资。

  先说说他们是怎么成为先烈的吧!O2O项目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大到像顺丰投了10亿连泡都没有冒一个,小到卖个烧饼摆个摊儿也可以线上下单线下服务,也就是说很多人把自己的O2O项目的大小定位搞错了,要么大炮打蚊子,要么稻草盖大楼。总的来说行业级的O2O项目都是非常烧钱的,在阵亡的O2O项目名单中都是拿了天使投资甚至是A轮的,大多是前期的资金耗完后没有成效而放弃了,或是用投资方的钱烧着烧着发现与自己当初想象的不一致,把试错当成了创业,这是其一。其二,O2O项目的本质是线上线下资源的联动,单凭一个创意是很难做大做长久的,既然要求线上线下联动,要么本身就要有线下或线上足够的积累,要么通过商业手段来获取另外一个方的资源。比如阿里283亿战略投资苏宁云商,阿里盯上的无非是苏宁的1600家门店、3000多家服务网点和苏宁多年来沉淀的物流网络。反过来也可以看出顺丰嘿客的失败也就是没有线上资源,顺丰优选根本无法承担起线上的功能,没有形成线上线下闭环的O2O项目成功率几乎为零。其三,O2O应该是刚需的升级与便捷化,而不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来制造一些“伪刚需”,不是所有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就一定是便利的,不是所有上门服务就是符合逻辑的,有很多项目都是创业者自己设想的需求和服务场景,放在现实中其实根本不符合实情。比如上门美发,最早的一批几乎全部阵亡。当然这三点绝不是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但却是所有原因中最普遍的。

  短短的两三年时间,这么多项目一批批地死去,为何还有很多O2O新项目能获得资本的青睐呢?一是,这两年的先烈们摸索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可能是成功的哥哥,最喜欢顺势而为的是投资者,这些后起之秀多少会吸取点前辈的教训,甚至有些就是在哪里失败又在哪里爬起来的坚强者,既然方向对了总有人能攻下阵地拿到胜利的旗帜。二是,不要死盯C端用户,做O2O的服务商也是大有可为的。在服务于广大用户的中小微商家中,对于O2O概念也非常渴望,但他们没有互联网基因和技术基础,其中不乏自己尝试的死伤也是惨不忍睹,为这些中小微商家企业提供O2O解决方案也是不错的方向。比如酷伙伴,基于微信的O2O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就已获千万的B轮融资。三是,项目要更加垂直细分更有深度,纵观近期拿到A轮投资的O2O项目,都是非常垂直细分的领域,比如青普旅游,不到一个月获得4000万融资,他们专注于文化艺术体验的度假平台。

  从2014年开始BAT(百度、阿里、腾讯)的O2O布道之争,到58同城疯狂的O2O并购,再到O2O中大众创业的冰火两重天,O2O将渐渐地走入冷静期。巨头们的烧钱大战不再那么硝烟弥漫,要么退出要么联姻已成为不足为奇的现象。反观这几年,O2O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变化,进入冷静期后的O2O会不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呢?

  (作者系互联网新锐作家,著有《蝶变》等书)

上一篇:男子网购微信抢红包“神器” 反被“抢”走6500元
下一篇:建立自我生态圈 国产操作系统方能打_@\b?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