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众之声 > 内容

渭桥遗址汉代古桥为世界g'Y(geh 宽如现今6车道
发布时间:2015/8/16 23:17:39   作者:佚名   点击:

  考古专家从古渭桥遗址中走过 记者 张宇明 摄

 

  “丝路一号”古船与罗马时期地中海区域木船广泛使用的榫卯结构很类似 记者 张宇明 摄

  本报讯 渭桥遗址自2012年被发现后,这座古桥便被称为“万里丝路第一座桥”。昨日考古专家表示,后续研究发现,渭桥遗址上的汉代厨城门一号桥,确实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木构桥。

  张骞出西域时曾踏此桥西行

  昨日上午,“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的专家们走进考古工地。在渭河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的位置,有很多汉代的木质桥桩,以及一些为稳固木桥而留下的简易水利设施遗存。

  渭桥遗址位于西安城北汉长安城北侧,自2012年多座秦汉古木桥被发现以来,陆续发掘的桥梁总数已达7座,专家称如此高密度古代大型桥梁遗址的集中出现,属考古学上首次。其中,厨城门一号桥规模最为宏大,据专家考证,这座汉代木桥在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踏此桥西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范围内最大古代木构桥梁。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介绍,在清理发掘中,一号桥遗址处发现有大量青石、砂岩质长方形、五边形、梯形等多种形状规格不等的大型石构件。较多的五边形石构件上都有乙一、乙二、官石、甲八等刻字,内容主要为编号。

  从石构件上遗留的痕迹来看,五边形石构件之间应以铁榫和白灰黏结在一起,利用五边形桥础石突出的一角将河道中的激流分离,从而大大减少水冲击对桥的破坏,作用与都江堰鱼嘴异曲同工,主要起到了分离水流和保护木桥桩的作用。

  厨城门一号桥曾现东汉壁画中

  刘瑞说,厨城门一号桥已经确定为汉代木桥,而当时厨城门一号桥的具体形象,考古专家说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中出现过。

  据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中的“渭水桥”图显示,当时的厨城门一号桥是一座多跨梁桥,每跨端点连接处由木柱组成的排架式桩支承着。排柱上有两排斗拱承托木梁、桥板、桥栏。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可知,桥桩东西最宽约23米左右,南北长880米左右,按照现在的车道宽度标准推算,厨城门一号桥在当时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双向6车道大桥。对于一个木制结构的桥梁来说,恢弘之气可见一斑。

  考古专家对厨城门一号桥的地层分析显示,在一号桥遗址的河道文化层里曾出土过乾隆时期的钱币,由此可推断渭河河道在乾隆时期仍在古河道上,并未发生偏移。但随着对渭桥遗址7座古桥梁的最新考古勘探,结合渭河如今的河道位置发现,渭河在200多年间向北改道了4400米。

  专家表示渭桥遗址的发现以及古代渭河北岸的确定对渭河变迁等一系列研究问题,提供了准确的地理坐标,对西安地区渭河变迁史及关中环境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专家希望将来能在渭桥遗址原处修建一所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桥梁和渭河变迁的历史。

  桥旁出土古船“丝路一号”也不简单!

  我国目前最早木板船实物

  本报讯 去年考古专家曾在“丝绸之路第一桥”最北端,发现了部分古船构件,当时初步判断是两艘古船,近日这里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去年对渭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厨城门一号桥遗址古渭河北岸处出土了两截古船断体,两断体一个东西走向,一个南北走向,相距很近,当时专家根据露出地面的个体、木头颜色等情况曾推测其可能分别为两艘古船个体,有可能一个是船帮,另一个是船头或船尾。

  昨日上午,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刘瑞表示,随着今年的进一步勘查发现,发掘工作得出了新的结论:两截断体应同属一艘古船,当时可能受到严重的外力冲击被拦腰折成两截。

  至于船体为何会一折为二,还需考古专家们做进一步的实验室发现和研究,目前这条古船被命名为“丝路一号”。

  据刘瑞称,“丝路一号”出土部分保存较好,经测量两截断体相连总长约10米,宽2米,按照当时的船舶类参考文献分析,这种规格的木板船承载量可达到3~5吨。

  专家们根据考古资料比对发现,“丝路一号”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木板船实物,而此前以船的形象出现在考古发现里的则更多是独木舟。

  更重大的发现是,“丝路一号”古船由16块木板通过榫卯结构拼接组装,但这种榫卯结构与我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差别较大,是在两块木板的连接处内嵌入一小块木板,再用两个铁钉穿过木板重合处将两端固定。刘瑞说,这种类型的榫卯结构以前多在罗马时期地中海区域的木船上广泛使用,而在东亚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专家推测,此时的中国和罗马在造船领域已开始有交流,至于这种特殊的榫卯结构究竟是谁影响了谁,目前还难以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丝路一号”是目前在汉代国都发现的第一条船,代表着当时首都区域的造船水平,对中国古代船舶构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上一篇:天宁寺内将添8座扬州八怪铜像 基本都曾在此寄宿
下一篇:专家:新发现的文件证731部队是自上而下的国家犯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