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法庭庭审进院坝的庭审现场 邓小华 摄
消费日报网讯 近日,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万古法庭审理了一起赡养老人案,庭审现场设在新石村4组院坝里,引来100多村民旁听,给村民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增强了群众的法制意识。
据了解,涉农案件“庭审进院坝”系列巡回审理活动是大足区万古镇人大结合“人大代表送法下乡”普法教育活动之一,庭审法官以案释法借机向旁听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人大代表和群众参加庭审 邓小华 摄
“76岁老人何会(化名)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儿子告上法庭,今天,我们把案件移到院坝来审理,希望以此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随着万古法庭庭长饶思臣的开场白,一场赡养纠纷案的庭审在该镇新石村一院坝里拉开帷幕。
原来,何会的老伴去世多年,膝下有杨中(化名)、杨火(化名)两个儿子,其老宅被两个儿子分家后各自改建成楼房。老人在两个儿子房屋的夹巷中垒灶煮饭,居住在小儿子杨火家。
年老体弱的何会只能靠两个儿子赡养,但是两个儿子相互推诿赡养义务。前几年,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曾多次出面调解,勉强让杨火和杨中达成赡养协议,但杨中却开出了“空头支票”。直到2014年,在村干部的监督下才兑现前3年所欠赡养费。如今,杨中又不履行赡养协议。
“原告何会,你愿不愿意接受庭审调解?”“愿意。”
“被告杨中,你愿不愿意接受庭审调解?”“愿意。”
当天,万古法庭通过3个多小时的法庭调查,原、被告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原、被告最后陈述,休庭调解,终于将赡养纠纷案达成了协议:每年8月底前两个儿子各供给100公斤稻谷作为何会一年的口粮;每月5日前各交200元给何会作最低生活保障;何会发生的医药费用由两个儿子共同平摊。
人大代表在休庭调解 邓小华 摄
协议达成后,赡养纠纷案完美“收官”,现场响起了掌声。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这在当下时常发生,这场院坝庭审调解给现场村民上了一堂扎实的“法制课”,既宣传了法律法规又教育了群众,既匡扶了正气又凝聚了和谐社会正能量。
据万古法庭庭长饶思臣介绍,万古法庭从2013年至今结合万古实际情况开展了涉及多个法律领域近32宗的巡回庭审工作,主要案件涉及民工工资、工伤赔偿、道路交通损害、民间借贷等案件。庭审地点从传统的法院大楼转移到田间地头,将庭审时间从传统的“8小时内”变更为顺应农忙农闲、午休夜晚,将庭审方式从传统的法官发传票变更为审判人员走村串户方便村民,把各类矛盾有效地化解在基层,把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举措予以深化和落实。
据悉,近年来,万古镇人大结合该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代表建言献策活动,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和议案,在成渝复线高速、重庆市三环公路和工业园区等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到万古辖区的实施过程中,该镇人大与法庭结合相关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出现的的问题、矛盾纠纷进行选择性的公开调解,对有普遍性、群众利益涉及面宽的诉求以“院坝庭审”的形式审理。
通过“院坝庭审”的方式进行审理,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很明显。如此大的项目建设在万古镇实施,至今未出现一例集访或个人上访事件,这是接地气的普法教育宣传的结果。万古镇人大主席陈仲明如是说。(陈孝波 钟世泉 邓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