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丽水8月21日电(记者 柴燕菲 童静宜 李婷婷)西周时期,周公姬旦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在洗头或吃饭时,若有贤士来见,便会扎起湿漉的头发,吐出吃进嘴里的饭,赶忙接待,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被传为千古佳话。
同样,10年前火遍中国的一句电影台词“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依然是金科玉律。如何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对一些地处偏远的欠发达地区而言更有着涅槃重生的必要。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松阳,是传统农业大县,茶叶、食用菌、蚕豆等主导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境内更保有百余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鲜明的产业特色,让松阳在人才引进上有着更精准的定位。与别地大力引进高新工业、产业等人才不同,松阳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特点,更专注于引进专业化人才,来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农业县遇上“成长的烦恼”
在外界人眼中,松阳是个偏远落后地区,但在松阳县委书记钟昌明看来,松阳至少具备三个独特的优势。除了良好的生态资源外,松阳还有两张“金名片”,即茶叶和传统村落。
在松阳,有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总产值来源于茶产业。当地打造出了国内最大的绿茶产地交易市场,并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绿茶集散地”、“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此外,在国内的传统村落都在迅速走向消逝的时代,松阳仍然保有着华东地区数量最多、风格最完整的传统村落群,这100多座传统村落不仅带来了让人震撼的古村之美,更有让人流连的文化之根。
“这些都为松阳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促进生态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钟昌明说,用好这些优势,抓住这些机遇,松阳就会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他对此信心满满。
然而近年来,松阳同样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田园松阳”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光有信心和决心不够,更要讲究“专业”。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但这是我们松阳的一块短板,也是我们非常头疼的问题。”欠发达地区,人才难引难留现象普遍存在,这在松阳亦然。松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显荣举例说,有些人考上了松阳公务员就想着调走,有的来这工作不久就辞职,一心想往大城市发展。
当地主政者认为,松阳本身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着“赶趟”和“补课”的双重任务,尤其是面对“绿富美”发展新要求,要加快田园经济转型升级,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人才资源无疑是最为宝贵、最可依靠的资源,也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并在国家层面实施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战略。今年5月底到浙江考察时,习近平又指出“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构建人才建设新高地。”松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人才办主任傅春霞表示,引才,要结合松阳县产业结构特点,按需所引,即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放在最紧缺、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上,重点瞄准两类“引领型”人才,一是能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二是能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人才。
人才与古村落的碰撞:重忆乡愁味
古韵松阳,走过了1800多年的悠悠岁月。可幸的是,在流年侵蚀座座“桃花胜景”的今天,松阳不仅较好地保留着稻菽泛浪、茶园吐翠、田舍掩映、阡陌纵横的原生态田园风光,在青山碧水间还隐藏下了百余座格局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
在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的入口处,有两栋黄泥房,远看与其他古民居并无二致,但走进去才发现竟“别有洞天”。柔和的灯光、精致的雕花窗、敞亮的天窗……谁能想到,曾经整村最破败的两栋房子,如今完美融合了现代装饰风格与传统质朴的黄泥房,令人惊讶之余大呼“万万没想到”。
房子背后的设计师,正是哈佛大学年轻建筑师徐甜甜。
据介绍,松阳县国家级传统村落村落数量位居浙江省首位,养生休闲旅游已成为该县一大特色。因此各地农民纷纷掀起民宿改造的热潮,但因缺少于古村落的改造人才,村落发展一直处于瓶颈状态。另外,因村民大量迁居城市,部分传统村落如今濒临消亡。
对此,松阳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打造“松阳古村落”品牌的实施意见》,确立打造“古村落艺术创作胜地、文化养生胜地、山居民俗胜地”的目标,设立2000万元专项保护经费,争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示范县。
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正日益受到重视,但现实并不乐观。这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工作,动作慢了,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如何破解难题?松阳将这把“钥匙”瞄到了人才引进上,欲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徐甜甜正是“专业人”之一。她是哈佛设计研究学院设计硕士,一到松阳,就惊叹于这里古色古香的村落群,“就像桃花源一般。”她说,松阳古村落有一种自然原生态的山野美感。“但若落实到改造,如果一一大兴土木改头换面就不再是传统的村落,因此在外形上只能点到为止,不能过分发挥。”在她看来,维护整个村落的原始形态是最重要的。
就如平田村的入口处的两栋黄泥房,本是村口最穷的人家,房子阴暗潮湿破旧,已成危房。后来,在不破坏外立面及安全的前提下,徐甜甜对两栋房子的空间结构进行了重组,比如把墙打通,顶上增加景窗,增加采光,经过一次次设计修改,慢慢呈现出了“别有洞天”的内部。
“只需要在某些点位切入进行修改,就像针灸一样,刺激某些点位就能激活整个个体。”徐甜甜说,传统村落为什么会破败?很大程度上是功能的欠缺。“所以古村落利用一定要补充功能和内容,房子改造完相当于有了新的生命,要后续一点一滴浇灌才会成长。”
“包括徐甜甜在内,现在松阳县有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央美院、台湾大学等多家高校的专家教授带领了10余个技术团队服务乡村民宿改造。”松阳县副县长谢雅贞说,这些古村落设计专家为该县古村落发展建言献策,可以让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记忆的“细胞”得以继续留存和传承,并重新焕发生机。
人才与茶产业的碰撞:取得新突破
除了古村落,松阳的茶叶也是闻名遐迩。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松阳就盛产茶叶。时光荏苒,这枚茶叶愈久弥香,更是让松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的重点产茶县。
“松阳茶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了半壁江山,茶叶不兴,松阳农村经济不兴。”松阳县副县长胡卫亮这样描述茶产业在该县的重要地位。他说,松阳拥有茶园11.8万亩,并以浙江省4%的茶园面积,产出全省6%的产量,8%的产值。“这说明我们在茶叶产业生产环节已经快到达‘天花板’了,如果继续在单位面积提高产量,或者无限制追求茶叶价格都是不现实的。”
那么如何实现茶产业最大效益?胡卫亮说,要着重在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即引进人才,争取在精深加工上和旅游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
2014年松阳县成功引进了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专家、原星巴克中国及亚太地区副总裁马胜学博士到松阳创业。目前,马胜学已与浙江中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注册成立了中外合资公司浙江兴绿茶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0万元,其中外资110万美元,计划合作开发“功能性茶饮品研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端午茶是松阳民间特有的中药养生风味茶饮,也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国内端午茶多采用传统的原料冲泡法,既不卫生,也不方便,更缺乏标准。”马胜学说,功能性茶饮品研制项目产品,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具有规范、卫生、功能明确、饮用方便等特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他认为,项目若成功开发,对松阳县茶产业链延伸、茶产品深加工以及茶叶附加值的提升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同时,在赋予产品的文化内涵,使消费者享受产品的同时,更能使当地茶农领会产品所蕴含的养生文化,进一步加强对松阳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凤非梧桐不栖。在这么多“专业人”为松阳传统产业源源不断注入活力的同时,人们不禁疑惑,这个山区小县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广招贤士?
对此,徐甜甜和马胜学等人均不约而同地透露,之所以选择松阳,除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还有当地政府的诚意。
为了留住高层次人才,松阳县先后出台了《松阳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松阳县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等多个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的政策,包括政府岗位津贴、住房保障、培养资助、绿色通道等,以更开放的政策、更灵活的机制,全力创造引才、育才、用才的宽松环境。
“引才,贵在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松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显荣说,“周公握发吐哺”、“刘备三顾茅庐”,凭的就是诚意和真情。“硬件不足软件补,对我们这样一个相对落后地区来说,想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一定要在服务上下功夫。”
他介绍,在延伸服务链条上,松阳把服务融入人才项目产业化的每个阶段,实行全流程、全过程的服务;在健全服务体系上,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数据库、海外人才信息库等,准确了解每一类、每一名人才的基本信息和需求,对他们开展差异化服务;在提升服务效率上,首先要求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提供及时的咨询服务,对于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2014年,该县成功引进了硕士研究生19名,紧缺急需人才37名。“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赢得人才就是赢得发展先机,拥有人才就是拥有发展优势。”周显荣最后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