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8月27日电 (记者 赵晔娇 见习记者 吴雨辰)“灵隐寺藏有一个宝贝,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金刚经》册页,作为一名孝子,此举是为了超度他的母亲。被这段亲情感动,乾隆皇帝每次来到江南都要来观看这部《金刚经》,并且作题识、题诗。这一部《金刚经》是灵隐寺和孝道文化缘份的代表。”27日,在由浙江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与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务中心共同携手举办的2015浙江孝亲沙龙暨孝亲人物颁奖典礼上,灵隐寺云林书院负责人慧澄法师如是说,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传承孝道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由于真迹年代久远,灵隐寺将董其昌所写的《金刚经》的复制件置放于藏经楼的文物展览馆内,供大家观看,同时也将复制件赠送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学教授等国内外的文化学者,以向海内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佛教的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慧澄法师说,像是佛教教义中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中的第一重恩就是报父母恩。佛教中的高僧大德都是孝子,弘一法师在每年生日也就是母难日那天都会颂《地藏经》超度母亲,虚云老和尚更是从普陀山出发一路叩拜到五台山以报父母恩情。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孝文化萌芽于尧舜的宗法、农经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典籍《诗经》就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直到今天,社会上还涌现出无数感人的孝道事迹。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
在慧澄法师看来,孝道文化能在中国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是重视家庭的,中国人对于家庭的归属感是千百年来没有改变的。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孝顺老人。老人,是自己的父母,也可以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
记者了解到,在今天评出的2015孝亲人物中,有抱团照顾瘫痪母亲的三姐弟,有背着妈妈去上学的90后女孩,但更多的是无怨无悔地服侍婆婆的媳妇,以及开办托老院,用15年时间换来了245位老人的幸福的好人。
有人照顾的老人是幸福的,但是社会上仍有大量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原中国新闻社社长郭招金就透露了一个数字,在北京,有40%的家庭是空巢家庭。
“很多空巢老人身陷困境,是因为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去寻得救助。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为空巢老人安装求生电话,或者安排义工定期进行回访。”慧澄法师告诉记者,灵隐寺在光泉大和尚的提议下,想在一些空巢老人比较集中居住的社区设立社区食堂,招募义工每天为老人送去全素的早、中、晚三餐,同时也可以每天三次探视这些老人家。目前,这个社区食堂正在积极推进中。
与此同时,灵隐寺云林书院也在杭州十个社区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免费为老人提供传统文化、高雅文化的讲座,对他们进行精神熏陶。这也符合《论语·为政》中所提倡的孝顺父母要“色养”,也就是将孝顺文化上升到精神层面。
“我们的内心要有一种真正对父母的爱。要真、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哺育了我们,恩情天高地阔,为人子女,更应当以感恩的心来回报。”慧澄法师表示,灵隐寺希望能成为孝道文化的引领者,通过这次活动,更好在全社会弘扬孝道文化。(完)
上一篇:“摘帽”_/Tl??W°e?? 浙江26县诠释发展新思维
下一篇:浙江孝亲沙龙谈“孝当竭力”:对父母物质精神双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