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维权行动 > 内容

金融服务“触角”伸到农牧民身边
发布时间:2015/9/5 22:13:55   作者:佚名   点击:

  沿着雅鲁藏布江蜿蜒向下,有一条坑坑洼洼、多处还在修建中的岗派公路,公路旁散落着一些漂亮的藏式民居。一块醒目的“藏族用品店”牌子悬挂在一座二层楼高的民居前,牌子正下方,另有一块标有“金穗惠农通”字样的小牌匾,告诉着过往行人,这里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助农取款服务点”。

  店主阿多,一位头上扎着粗辫子的藏族汉子,正用藏语向一位前来取钱的村民讲解怎么进行简单的操作。“只要在这儿刷一下卡,然后输入密码,连接成功就可以了,方便得很。”送走那位村民后,阿多指着柜台上的一个终端机,颇为严肃认真地说。

  阿多知道,这个安装了两年多的小小终端极大地方便了周边村民们取款,但他不知道,小终端的背后,是西藏普惠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延伸的大战略。

  小终端 大服务

  “基本上每天都有几个人来取钱,这两年游客多了,有时候还会有外地游客来取钱。”阿多说,周边村民到他这儿取钱,可以省去跑县城或镇上的远路,而且随时都能够支取。“省时省力,车费路费还能省不少钱呢。”他说。

  50岁的阿多,经营这个藏族用品小店已经有十余年。几年前,当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前来商量合作成立“助农取款服务点”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不起眼的小终端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方便村民不说,我也受益啊。”阿多告诉记者,他现在不仅能定期从农行领到一定费用补贴,而且这个小终端还带动了自己店里商品的销售,周边村民也更加信任他了。

  阿多店里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只是农业银行在西藏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的一个缩影。

  2012年9月,农行林芝分行在林芝县白玛店村安装了第一台助农取款POS机,拉开了在全区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的序幕。“当时助农取款对西藏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行林芝分行是西藏自治区首家试点单位。”农行林芝地区分行行长王洪告诉记者,为做好这项工作,农行林芝分行在推广之初,明确提出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

  在做好助农取款业务的同时,农行林芝分行结合“金穗惠农通”工程,积极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并在人流集中的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地点布放一定智能支付终端、POS机、ATM等自助设备。截至2015年6月末,农行林芝分行在县以下区域安装ATM机9台,转账电话225部,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525个,覆盖100%的乡镇和七成以上的行政村,累计办理业务5.2万笔。

  与此同时,“升级版”的综合“三农”金融服务点也正在筹备中。在距离阿多的小店十余公里的林芝县丹娘乡,一家农行“三农”综合服务点已经处于装修后期。“丹娘乡没有任何金融网点,这儿的金融服务主要靠邻镇的农行营业所提供流动服务。”王洪向记者介绍,设立这样一个综合服务点,可以为周边村民提供取款、汇款、转账、查询等更多金融服务,是“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升级。

  实际上,不仅仅在林芝,助农取款基础设施建设在西藏全区都得到了大大加强。比如日喀则,在人民银行日喀则地区中心支行的推动下,该辖区的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截至2014年,日喀则地区新建助农取款点139个,累计建成475个,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金融服务点的布局。

  在西藏,不断延伸的“助农取款服务点”使广大农牧民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金融服务,受到了各界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肯定。“农行林芝分行这一创新,切合空白乡镇农牧民金融需求实际,为农牧民解决了实际困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西藏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评价。

  金融“旱区”逢雨露

  在“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触角”不断延伸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网点、为金融“旱区”送去及时雨的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

  在西藏,墨脱被称为“隐秘的莲花”,那里的居民多以门巴、洛巴族为主,他们独有的民族文化一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但是,过去因为道路交通不完善,进入墨脱、走出墨脱都困难重重,当地的金融服务基本上只有农行墨脱县支行这一单点支行承担。

  “在农行墨脱县支行2012年7月结束了长达17年的手工操作历史后,我们就考虑在其下属乡镇增设网点,以缓解该县‘背包银行、马背银行’等流动金融服务的困境。”王洪告诉记者,2012年,农行林芝分行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结合墨脱金融服务实际,第一次提出了在墨脱增设网点的工作思路。历经34个月的筹备,2015年3月,农行墨脱县背崩支行正式对外营业,结束了农行墨脱县支行全国最后一个单点支行的历史。

  新开业的墨脱县背崩支行尽管结构单一,但是小小的营业室却肩负着墨脱县背崩乡及其周边约4000人的普惠金融服务任务。据悉,开业当天,前来办理业务的人络绎不绝,当天背崩支行共办理业务106笔,新开金融IC借记卡12张,网银、手机银行、短信银行各5户,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

  农行墨脱县背崩支行的设立,是农行为墨脱县下属乡镇金融“旱区”送去的一场及时雨,填补了墨脱县乡镇金融网点空白的历史。如今,当地百姓已经能享受到比较便利的金融服务。

  “流动服务”在延续

  在西藏,金融物理网点的增设,“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延伸,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地农牧民的金融需求,传统的“流动金融服务”依然在不少边远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依靠“流动金融服务”快速发展的察隅县察瓦龙乡就是一个典型。地处西藏东南梅里雪山脚下的察隅县察瓦龙乡,辖区总面积达到4616.94平方公里,是西藏重要的边境线之一。察瓦龙乡距县政府所在地230公里,途经三座山,且该乡受气候影响,每年通车时间不足5个月,各村之间更是交通不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该乡辖属内约占察隅县三分之一的人口所获得的金融服务远远不足。2012年以前,察瓦龙乡作为该县人口最多的乡镇,贷款额度只有区区的36万元。

  为了将普惠金融工作更好地送到百姓身边,2012年以来,农行察隅县支行先后组织数十余人次,通过徒步、骑马前往察瓦龙乡及各村开展金融流动服务,服务天数达455天。据悉,该行工作人员一进乡镇就是一两个月,期间除了发放贷款、吸收存款,还对中央赋予西藏的优惠金融政策进行宣传,对农户信息、家庭状况、生产情况、贷款需求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统计显示,通过提供流动金融服务,该行发放农牧户贷款证495张,发放贷款余额达到3786万元,较2011年增幅超过百倍;吸收存款余额达913万元,较2011年增幅为20余倍。

  在不断延伸的金融服务“触角”中,“背包银行”、“马背银行”、“汽车银行”、“摩托银行”俨然成为一道道行走在西藏金融服务路上的靓丽风景线。过去3年来,农行林芝分行累计开展流动金融服务达4000余次,金融服务覆盖为100%。

  正是“流动服务”这座将广大西藏农牧民与金融服务紧密联结的桥梁,延续了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使命,使西藏农牧民获得了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记者 李大萍 冷秋 赵洋 牛娟娟     

上一篇:9月1日起济南失业保险金上调 每人每月950元
下一篇:稳健货币政策继续实施 定向调控相机调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