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坚持区间调控基础上,见微知著,灵活施策,以更精准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更有力的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更有效地抓落实巩固向好势头,稳定市场预期,做好政策储备,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经济运行遇到新的压力之时,此次会议释放的坚定信心的信念和对未来工作进行的积极部署,可谓正当其时。“会议再次明确了下一阶段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主要是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所决定的。”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认为。
今年以来,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状况,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量与价,为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总体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经济金融出现走稳迹象。
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1.8%,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比年初增加6.6万亿元,同比多增537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9%。6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4%,同比回落0.92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工具,两次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全面推开常备借贷便利操作,保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3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先后7次下行,引导市场利率平稳适度下行;3次实施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
8月25日,央行再次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自2014年11月起,这是央行先后第五次降息和第四次降准,这也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双降”。
今年货币政策频频现身,各项工具轮番上阵,操作力度之大和频率之高,在近年来也不多见。相关分析人士表示,按照目前各方传递的信息,“稳健的货币政策”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政策操作的基调,但“稳健”的内涵正在进一步拓展。从增速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等角度看,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更趋明显,复杂的经济形势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和前瞻,货币政策需要兼顾的方面也更为多样。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新常态对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也提出了新要求。上述工行分析人士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内,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下半年,国际环境依旧错综复杂。从国际上看,目前多个经济体陆续调整货币政策,资本流动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看,经济下行的潜在压力犹在,稳增长、调结构任务仍需着力,因此,‘稳健’仍将是货币政策的基调。预计在保障总量合理适度的基础上,将更突出定向调控的精准发力,这可能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执行和操作中的重要特点。”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周文渊表示。
专家认为,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首先,要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为经济增长创造更为合理的流动性环境。在具体操作上,央行不久前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确表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水平,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其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和潜在压力,货币政策在实施中仍需注重定向调控、精准发力。要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结合支小支农贷款投向、资本充足率高低、风险内控状况、机构新设、区域发展五大“元素”,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政策参数,更好地体现差别化和针对性,引导金融机构安排好贷款投放节奏和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稳增长的同时,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