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丽水12月15日电(记者 李婷婷)在世界文化快餐大潮来袭时,如何更好地发展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留住人才、打造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浙江省著名侨乡——青田,石雕是该县的支柱产业,有三万多人从事石雕生产和经营,行业产值达到30多亿元。近年来,青田紧跟文化经济发展大潮,致力于打造“两雕”(石雕、竹核雕)、“两刻”(篆刻、现代刻字)文化产业发展,并积极实施以培养本土人才的“灯光计划”,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效果显著。
打造极富特色的县域文化
青田地处浙江西南部,瓯江中下游,青田石雕是这里的金名片之一。近年来,通过市、县两级和社会各界的精心培育,青田石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新兴产业,并且越来越体现出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
“青田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青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邹春平说,青田“三乡文化”积淀浑厚,资源丰富,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有着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在他看来,文化产业是知识型、创意型产业,“文化产生创意,产业产生财富。”
以竹雕为例,竹子的价值是很有限的,但进行构思、雕刻后,就赋予了其文化内涵,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在邹春平看来,青田的“两雕”(石雕、竹核雕)、“两刻”(篆刻、现代刻字)同样也是如此。“善于发现、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不禁锢于思维定式,不局限于传统手艺,不拘泥于固有形式,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
一个国家要靠文化领跑,一个地区也要靠文化领先。基于此,近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名县”战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出台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实施石雕“百亿计划”。
“人才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最终的体现要靠人。”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最具优势的朝阳产业,而其竞争归根结底是作为传承人和操作者的文化人才的竞争。邹春平认为,尤其青田“两雕”、“两刻”,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关键。
因此,深谙此道的青田,在本地的特色文化产业打造中也努力做好“人才”这一文章,开始实施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灯光计划”。
强大的政策“兜底”
据介绍,“灯光计划”是指以青田“两雕”、“两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分批分层次扶持,以推动该县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在青田县乐善石雕有限公司董事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张海政看来,“灯光计划”就像是黑暗中的一丝光线,可以提高石雕学徒的积极性。
“这项补助以前从来没有过。”张海政回忆说,自己当学徒时还是“老师挑徒弟”的阶段,去拜师时还需带礼物。“但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对这个行业很支持,还给学徒每月补助,这对行业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都有好处”。
同时,浙江省书协刻字委青田创作基地主任、中国书协会员项长春也认为,现代刻字不比其他行业,回报较慢,短则半年、一年,长则需要好几年才能学会并产生效益。“而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做其他事情马上会有工资有回报。”在他看来,青田的“两雕”、“两刻”行业十分考量学徒和人才的耐性,“灯光计划”无异于雪中送炭。
为打造文化“名角”,力促人尽其才。青田还出台了各项政策“兜底”。记者了解到,“灯光计划”的补助、奖励、扶持按照对象的不同类型,分学习补助、获奖奖励、培训培养补助和发展示范点扶持四大类。比如,石雕学习受助对象除了必须是浙江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含以上)的学生之外,还按不同学历确定补助金额,并对每位大师的推荐名额予以限制。同时,设置了严格的审批程序。
目前,青田县青田石雕从业人员3万多人,专业石雕创作人员4000多人。该县石雕产业正迈入从业人员最多、产业规模最大、产销量最高、精品最丰富的黄金时期。而自2013年6月份实施以来,“灯光计划”共计发放补助、奖励、扶持经费150多万元,惠及342人次,扶持建设示范点12个,得到了青田县内“两雕两刻”从业人员的好评。同时,示范点建设为“两雕两刻”生产、展示场所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使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据介绍,该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培养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对外展示窗口。同时兼顾“两雕两刻”的展示营销,积极组织“两雕两刻”参加义乌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各级各类文化展销活动,努力提高青田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