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2011年至2015年,建筑业、教育业、金融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业四个行业吸纳1/3的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5%左右,本科医学专业相关度达95%。
医学毕业生就业最“对口”
蓝皮书指出,从2011届至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看,就业的前十大行业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建筑业、教育业、金融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业始终保持在前四位,累计约占毕业生就业总量的1/3。
此外,2011届至2015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有小幅上升,由64%提高到66%,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明显高于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医学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2015届达到了95%,在10个主要的本科学科门类中位居榜首;工学与教育学专业毕业生次之,为71%;再次是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和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处于60%至69%的区间,理学、农学和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对最低。
中年人社交主要靠微信
蓝皮书指出,中年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与同事的联络最为集中。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被调查者与同事联系使用微信的比例超过了70%,与配偶联系使用微信的比例大约是50%,与子女联系使用微信的比例是44.52%,只有13.84%的中年人与父母联系时使用微信。
从调查结果来看,与老友的线上交流是主要的社交方式。54.01%的中年人认为他们与老朋友的线上交流多于线下交流,另外有接近23%的中年人认为线上交流和线下交流差不多,而真正以线下交流为主、线上交流很少的比例只有17.14%。以前人们的社交集中于在场社交,而现在中年人的社交主要集中于“缺场社交”。
游戏玩家成青年职业偏好
90后的文化特征和兴趣共同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6岁以下青年对于电子游戏和微信公众号普遍感兴趣,分别有52%和60%的被访者选这两项;其次是明星偶像和平台直播类的内容,分别有25%和26%的被访者选该两项;也有19%的青年对于微公益感兴趣。
26岁以下青年的职业选择更多地来源于兴趣。与兴趣的分布类似,38%的青年愿意选择电子游戏玩家作为职业,27%的青年愿意选择微信公众号写手作为职业,另有25%的愿意将微公益组织者作为职业,近20%的青年愿意选择直播平台主播作为职业。
调查显示,青年发展个人兴趣的社会支持和社会环境不甚完善,只有18%的青年表示“父母很支持我的兴趣爱好”,14%的青年表示“男/女朋友很支持我的兴趣爱好”,并且30%的青年“觉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很边缘,不太好意思说出口”。
本报记者 孙乐琪 J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