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人们搭乘地铁、公交上班,很多人进入车厢的同时便拿出手机,打开移动新闻客户端浏览新闻。每天夜晚,人们入睡前也会通过移动新闻客户端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类资讯。腾讯公司日前发布的相关调查显示,刚刚过去的2016年,63%的用户将新闻类网站及移动客户端作为获取新闻的第一途径,人均使用1到2个新闻客户端已成常态。
然而,热闹必然也会带来乱象:标题党、同质化、伪智能算法……已成功吸引众多读者目光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如何走上风口并真正飞起来?专家建议,关键在于集中力量提高内容生产力,寻找用户阅读需求平衡点。
客户端很火
中国人有多少人在使用新闻客户端来浏览新闻?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达5.69亿,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分别以42.8%、32.6%的占比领跑新闻客户端活跃用户分布。62.4%的受访用户常用的新闻客户端数量为2-3个,另外更有约1/4的用户只使用1个新闻客户端。
不断增加的用户数量,带来的是媒体传播格局的颠覆性改变。具有高渗透率和自有平台特性的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各类媒体跑马圈地、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重要着力点。
综合来看,目前的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呈现梯队化分布格局。第一梯队中,腾讯新闻以多样化的新闻分发渠道抢占行业龙头地位,今日头条以新闻聚合和个性化推送占据第二。据不完全统计,二者的累计下载量分别达到近9亿次和近6亿次。
第二梯队中,一点资讯、ZAKER、天天快报主打新闻聚合和个性化推送,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则由传统门户网站运营,凤凰新闻、界面新闻、澎湃新闻、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则是由传统媒体转型而来。这些新闻客户端的累计下载量在1亿次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新闻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传播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网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在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下载量每年以千万甚至以亿计算的同时,七成报纸、杂志客户端的下载量不足10万,近四成网站客户端的下载量不足1万。
专家表示,经过多年的洗礼,用户对新闻客户端的选择已经基本积淀,未来将有一大批下载量不足的新闻客户端退出市场。
乱象当制止
随着人们碎片化的时间越来越多,新闻客户端所倡导的轻阅读逐渐成为习惯。刚刚过去的2016年,大批新闻客户端进场造就了移动新闻江湖一派欣欣向荣的热闹场景,乱象也随着产生。
总结起来,最为用户所不满的是虚假消息和标题党现象严重。一些新闻客户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刻意选择一些危言耸听、牵强附会的词语作为标题,有的新闻则是子虚乌有的假消息,或充斥低俗浅薄的内容。
同时,内容同质化也是一大问题。除必要的时政新闻外,很多新闻客户端将热点定位于名人离婚、出轨等,这些内容相似的新闻在2016年造就了很多10万以上甚至100万以上的读者阅读量。
此外,很多移动新闻客户端纷纷试水智能推荐算法,但目前看来,不少算法推送的信息可能给用户造成“信息茧房”效应,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推荐。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新闻客户端仍只满足于点击率和伪关注度,那么当更新的新闻传播形态诞生后,新闻客户端的“黄昏”也将来临。
发力需准确
专家提醒,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下一步突围,关键在于集中力量提高内容生产力,寻找用户阅读需求平衡点。
这方面,商业网站的探索走在前列。2015年起,搜狐新闻采取了“编辑流+算法推荐流”的展示模式,前者依托内容编辑部,打造新闻阅读的“头部内容”;后者依托大数据算法、推荐新闻,满足用户个性化阅读。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将这种做法定义为“流式阅读”。时至今日,这种做法已被很多新闻客户端借鉴。
另外,新闻客户端目前采用的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AAC(算法迎合需求)等不同的运营模式种,UGC和PGC所代表的内容端正在得到广泛重视。腾讯补贴2亿吸引优质自媒体人到企鹅媒体平台创作;今日头条召开头条号创作者大会并力推头条号;一点资讯推出了“点金计划”扶持自媒体……可以预计,自媒体平台的争夺将进入白热化。
而以内容见长的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运营的新闻客户端,如何在这轮“风口”中重获新生也令人关注。在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中位列第一的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不仅网罗了一大批专业的新闻采编队伍,保证新闻公信力,还结合自身优势,推动政府各大部委和地方的政务微博、微信入驻,同时为用户提供政务服务和各类生活服务。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实现业务的聚焦和精简,而不是继续丰富。”《中国记者》值班主编陈国权认为,媒体竞争也需要将运营模式极致化,只有聚焦资源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保证自身的特色,才能赢得用户。
“新闻客户端要学会‘取长’而不是‘补短’,在业务单元上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陈国权说。(彭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