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礼堂座无虚席,齐东方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的观众。
“黑石号”的挖掘是一个空前的发现,它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阿拉伯远洋船,并且保存了数量巨大的唐代工艺品,这一船在距离中国数千公里以外被发现的宝藏,证明了一千多年前中国与中东诸国,特别是波斯、阿拉伯,已有直接的海运贸易,给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确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何晞宇摄影报道
太震惊了!我看遍了各个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有那么几件就十分了不起了,但这里一柜一柜全是。”3月1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名为《海上黎明——沉船考古新发现》的讲座上说道。5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人们在台下屏息以待,等着他接下来讲述的千古传奇。
齐东方所说的“这里”,是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黑石号”沉船文物保存处。“黑石号”上数量巨大的唐代工艺品,证明了一千多年前中国与中东诸国已有直接的海运贸易,给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确证。
水下宝藏现身
给出“海上丝绸之路”确证
公元9世纪上半叶,唐代中晚期,一艘满载中外商品的阿拉伯商船从扬州港出发,目的是波斯湾。阿拉伯商人精挑细选的七万多件商品,塞满了18米长的木船,其中95%以上是中国的陶器瓷器。商船原本预计一直向南,到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港口巴林冯(今巨港)稍事休整,却没料到天有不测风云,船在港口附近触礁了。
6.7万件中国陶瓷,还有各式精美的金银器连同船上用具、船员、船长统统葬身海底。直到1998年,一家德国的沉船打捞公司在这里“寻宝”时发现了它。因为打捞地点附近有一块巨大的黑色礁石,这艘船被命名为“黑石号”。
沉船物品被打捞上来,一看就是中国的。德国打捞人找到了一名中国留学生,尝试与中国接触。紧接着,国家文物局找到了齐东方。
现年61岁的齐东方,致力于汉唐考古和研究,1995年参与中日尼雅遗址考察队,其间和队员们一起发现西汉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当时我记得国家文物局给我打电话说,你以私人名义去看一看。”齐东方说。德国方面找到一名中国留学生,给齐东方带去一些沉船的照片,“把照片拿给我看的时候,我眼睛一亮,亮了好几次。”齐东方笑着说。
“黑石号”的挖掘是一个空前的发现,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阿拉伯远洋船,并且保存了数量最巨大的唐代工艺品,这一船在距离中国数千公里以外被发现的宝藏,证明了一千多年前中国与中东诸国,特别是波斯、阿拉伯,已有直接的海运贸易,给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确证。
填补考古空白
“盗墓者偷的不是宝藏而是历史”
唐代是古代中国造镜艺术的一个巅峰时期。在“黑石号”沉船中,大量唐代的铜镜发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尤其是当中的一面江心镜,是目前为止世界上仅存的唐代江心镜,在扬州打造,使用当时最高工艺百般锤炼,是仅供皇室使用的贡品。
“古代文献里讲得最多的就是江心镜。可是考古从来就没有发现过。”齐东方说,“黑石船”江心镜的发现,填补了考古学的空白。
让齐东方感到十分有趣的是一件葡萄纹镜。这种镜子在国内考古中并不少见,稀奇的地方在于:“葡萄镜生产都是唐代前期,就是八世纪中叶以前。唐代后期不造这种铜镜。”为什么会出现在一艘唐中晚期的船只上?伴随着另一件隋代铜镜的发现,齐东方判断这些老镜子很可能是在当时的古董商店买的。
齐东方说,“船上这些东西,有不同时代的,有不同地区的,还有不同种类的。”这些器物组合的背后,是一整个历史片段。“如果被盗墓者拿去,就没有价值了。因为它脱离了原来的器物组合摆放位置。”
三艘水下沉船
唤醒“海上丝绸之路”沉睡的历史
“黑石号”所代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主干线。齐东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项目“丝绸之路考古”的负责人,他表示,当下关于陆上几条丝绸之路的研究很多,四川也在参与内陆“南方丝绸之路”的申遗,唯独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现还非常少。
随着“黑石号”的发现,越来越多的水下考古成果浮出水面。据齐东方介绍,目前最值得注意的水下考古发现还包括有40多万件文物的印尼爪洼岛井里汶沉船、韩国发现的新安沉船。这两艘沉船上都有大量中国的器物,其中井里汶沉船有大量宋代瓷器,新安沉船则有许多元代金银器。
齐东方表示,这三艘沉船和“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但可惜的是,井里汶沉船中的文物大都已经失散。
水下考古无疑将成为未来考古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中国已拥有世界上唯一一艘专门用于水下考古的船只——考古一号。“现在技术、装备也在提高,有了这个前提,我相信将来海上丝绸之路将会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齐东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