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评论眼:恐怕,公共服务的生产提供部门将遭到互联网“自组织自生产”模式的强烈冲击。就拿互联网大巴来说,一旦用户完全能够自己定制线路和乘车时间,接驳市中心和外围片区的大量公交线路可能会被取消。今天出租车公司面临的困境可能发生在大巴公司身上。
当然,并非所有的公共服务都会被互联网企业颠覆。公益性、天量需求仍然是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而公共部门、公共生产仍然是公共服务的基本保障。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新旧两种方式不断融合,最终会找到各自最舒服的分工,而公共部门的组织形态和生产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
互联网巴士“嗒嗒巴士”登陆广州一个月之后,官方版的定制公交“如约巴士”已于近日来了。广州市交委组织推出的“如约巴士”平台,将先开通9条公交线路。此后推出的线路将更彰显“定制”概念,而订票方式也采用APP或微信公众号预订方式。无论是“如约巴士”还是“嗒嗒巴士”,都注重接驳中心城区和相对较偏远地区,并认为这是一块市场大蛋糕。
从互联网专车到互联网公交,当互联网思维进入公共服务领域,颠覆式效果不断显现。公共服务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生产,即通过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生产出满足大部分人共性需求的服务产品。可见公共服务有两个关键,一是发现公共需求,二是组织公共产品生产。传统观念认为公共服务应该由公共部门提供,因为只有一个具有公共性且相对独立的部门,才能代表大部分人的需求,并给予公益性的满足。
但互联网产品的组织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观念。公共服务产品一方面可以由社会成员利用手中的资源进行创新性的配置,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由社会成员“自生产”,如滴滴快车等互联网专车服务;另一方面,凭借互联网工具,产品和需求可以实现高度有效的配置,实现“定制式”的公共服务,如“嗒嗒巴士”。
可以看出,从互联网专车到互联网巴士,广州交通管理等行业主管部门和巴士公司、的士公司等带有一定公共性的部门(此为经济学意义上的部门),一直处于跟随状态。有人不禁要问: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公共部门能否跟上公共产品创新性分配和生产的大潮?
参照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大潮中转型的困境,可以看出,转型的最大阻力往往来源于自身。一些既得利益无法舍弃,与既得利益捆绑的内部部门也会阻碍变革。就拿小米空气净化器来说,小米把传统家电企业的市场部门砍掉,把原本用于推广和渠道的成本和利益还给消费者,使得空气净化器的价格大大降低。而对于传统家电企业来说,砍掉市场部门和渠道无疑困难重重。不是不能砍,而是内部阻力太大。
类似的事情挪到公共服务领域上演,会带来什么结果?恐怕,公共服务的生产提供部门将遭到互联网“自组织自生产”模式的强烈冲击。就拿互联网大巴来说,一旦用户完全能够自己定制线路和乘车时间,接驳市中心和外围片区的大量公交线路可能会被取消。今天出租车公司面临的困境可能发生在大巴公司身上。
当然,并非所有的公共服务都会被互联网企业颠覆。公益性、天量需求仍然是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而公共部门、公共生产仍然是公共服务的基本保障。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新旧两种方式不断融合,最终会找到各自最舒服的分工,而公共部门的组织形态和生产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
拿大巴线路来说,就笔者所知,许多城郊线路实际上是完全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产品,巴士公司在运营这类线路时往往是亏损的。而互联网企业东通过线路定制,或许能实现盈利。这部分的市场,将来公共大巴公司可以退出来,交给互联网企业去做。繁华城区公交线路需求量大,线路覆盖也比较密集,互联网企业即使介入,恐怕也难找到盈利空间,公共巴士公司不如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运营城区公交线路上,进一步改善巴士的乘坐体验。
此外,公共服务部门寻找需求和组织生产的方式也应该多借鉴互联网方法。比如,线路规划、站点设置能否更多体现“定制”的理念?对于公交车司机的管理能否更人性化?
当互联网深入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领域,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颠覆”。今天公共交通领域已经发生的变革,或许下一次会出现在医疗领域。而如果互联网生产进入人们“痛点”最多的教育领域呢?大多数人对此应该是抱着“拭目以待”的态度吧!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