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监督 > 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应以应用?Bl:Nü[T
发布时间:2015/9/3 18:53:25   作者:佚名   点击:

  “只要通过App软件在手机上一按,小区的楼门就会自动打开,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给来访客人开门,既方便又安全。”近日,四川省智慧城市试点之一的广安市城区上甲山水小区刚刚完成了门禁系统的改造升级,居民进出小区除了使用门卡外,一部手机也可以轻松搞定。“我一直有高血压,2013年年底,高血压导致胸主动脉破裂,差点就没命了。”另一位市民说,“在广安市移动思源营业厅的4G远程问诊体验展示区,通过4G远程问诊系统,我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陈航建立了长期的医患关系,看诊变得非常方便。”像这样的应用案例总能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和称赞,原因在于,他们切身体验到了“智慧”。

  如今,我国多地开展了智慧城市国家试点。虽然试点工作已初步取得局部成果,但不少专家指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重技术、重项目、轻应用,对普通民众的应用需求关注不够,这也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广安样板呈现的生动“智慧生活”

  据了解,从2015年到2020年,广安移动将投资17亿元全力打造“智慧广安”,涵盖公共事业、健康医疗、生活服务、教育求职、便民资讯等方面,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前文所述的开门智能软件就是一个运用“互联网+”理念的智慧云社区手机App,为社区的安全加上了防护罩。不仅如此,据了解,该安防技术公司还利用App这一平台嫁接了多项外部服务内容,将社区治理、家庭管理、业委会信息、便民服务、政府信息互动、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服务全部集成到移动平台,同时满足社区、物业、商家、业主四方需求,创新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使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最完善的智慧化服务。

  目前,这种模式的智慧云社区已在广安市多个小区得到推广应用,“互联网+社区”的生态圈正逐渐走进市民生活。同时,智慧化管理也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得到运用,医院已逐步实现卫生政务电子化、医院服务网络化、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卫生医疗信息服务一体化,在给医护人员和群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广安市副市长席世洪在会上表示,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广安市将继续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强力推动“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三大工程,并通过实施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大民生工程,构建政府、企业、民生一体化服务体系。从2015年到2020年,广安移动还将投资17亿元全力打造“智慧广安”,涵盖公共事业、健康医疗、生活服务、教育求职、便民资讯等方面,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会长董云庭表示,智慧城市一方面是要解决环境、发展、民生等社会问题,通过智慧应用让空气清新、医疗方便、交通顺畅、办事便捷等愿景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经济问题,能使城市投入、运营、维护、管理成本尽可能低、效率尽可能高、效益尽可能好。每个居民都能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终端获得各类社会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才真正是智慧城市。“等到智慧城市大功告成的时候,每一个公民手上都有一个智能终端,生活、学习、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它都能够给你提供解决方案,并且做到随时、随地、随心。”董云庭表示。

  如何把握民众智慧应用需求

  如何把握民众的智慧应用需求?

  笔者认为,首先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归根结底是城乡居民的应用需求,本身带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烙印(见右图)。“需要论”的底层是医、食、住、行、安全的生存保障性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生存需要都是根本,也是我们智慧民生应用关注的重点。同样,从生存本身到持续性发展,城乡生活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因此,智慧城市的应用必须在推动基础性应用的同时,充分重视能源节约、绿色环保的技术,并致力于推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发展,深化信息化在绿色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

  其次,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是呈螺旋式发展的。从需求的产生到对需求的开发形成产品,再到满足用户阶段性需求,这个过程本身就遵循循序渐进的特点。用户需求的满足只是某个时间段的满足,需求本身是变化和发展的,这也是促进产品不断优化甚至升级换代的根本动力。比如公交站牌系统,从静态站牌到结合无线视频、GIS应用实时定位系统和手机客户端的动态公交站牌系统,尽管两者需求的本质相同,但是需求的满足程度更高了,市民的满意度自然也就越高。

  最后,智慧城市应用需求的解决要有超前性。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技术应用的超前和开发理念的超前。当前信息技术领域引领潮流的第三平台技术的核心主要掌握在Apple、Google、Microsoft和Amazon等外国厂商手中,中国对此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为未来城市发展埋下隐患。浙江省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于2013年1月启动了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一期确定了9家重点软件企业研究院,支持其在面向服务架构、中间件、云计算、大数据、数据交换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并形成一批技术、业务与监管流程融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再通过标准化后产品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反过来促进技术的不断更新。

  理念的超前需要做好顶层规划,从更高的视野分析需求,掌握城市应用的方向,把握趋势。据调查,全国目前有超过5亿智能手机用户,其中绝大部分用户几乎每天都在使用App。将来,地方政府将更多地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社交媒体与市民交流。因此,智慧城市应用也必须不断结合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增强与民众的互动,让应用的形式更为百姓所接受。

  运营商拓展智慧应用的目光

  应更长远

  作为与用户紧密相连的电信运营商,其在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多的是结合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打造智慧应用和解决方案,间接地服务于最终的个人用户。比如:智慧政务、智慧医疗和教育、数字城管、智能制造、智慧环保等,运营商在其中的受益点主要是向政府及教育、环保、医疗等行业部门售出专线、ICT、流量、云平台等服务和智能终端,从而推动传统业务收入及用户增长。而互联网企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更贴近于民生需求,他们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与各地政府部门合作纷纷推出各种便民服务,不仅能轻易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还能快速聚集用户并形成强大的使用黏性,为未来基于庞大用户群创新商业模式奠定基础。

  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运营商更关注眼前的业务发展数据和现实收入,毕竟有着自上而下的考核任务。而互联网企业更关注长远,颇有点“广积粮、缓称王”的味道,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增强黏性,圈用户,为未来基于沉淀于平台上的大数据经营做准备。笔者认为,运营商的云平台其实是有资源优势的,运营商在拓展智慧项目时应该更多地将应用引导到云平台之上,积累宝贵的数据资源,为长远的商业模式创新做准备。

上一篇:娱乐明星与电竞的接轨 解析WCA2015的“择偶”之路
下一篇:运营商为何没有超级App?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