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者调查 > 内容

“零排放”只是N*N^yY??
发布时间:2014/11/30 17:13:21   作者:佚名   点击:

编者按

“零排放”概念在中国工业界、环保界是个微妙的存在——实验室中不计成本,将现有高精尖技术都用上,确实可以将污水吃干纳净;但现实中,企业往往难以承受高昂成本,技术的完全实现也存在困难。

“零排放”概念本身无错,但已有的煤化工企业可能正在毁掉这一概念。

发声者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石化轻纺评估部副主任 周学双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曲风臣

提问:“零排放”可以实现吗?

●实验室可实现,但在发达国家并不受企业欢迎;要在工程中实现“零排放”,技术上还在探索阶段,各种技术之间的有效衔接存在很大难度

周学双:实验室中假想的企业确实可以实现“零排放”,因为人类的污水处理技术已非常先进。但现实中,企业关注成本,污水处理必须做到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都可行才行。因此,“零排放”在发达国家也并不受企业欢迎。

发达国家环保界和工业界,更倾向于少排放,在成本和环保间找到平衡。发达国家仅有很少的项目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其往往位于环境十分敏感的地带如水源地等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在我国,仅有河源电厂等极少数项目实现了“零排放”。而河源电厂由深圳、香港两方投资,位于内地供港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客观上需要不惜代价。

经过多年实践,尤其是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示范,根据今年搜集到的行业信息,的确证实中国西部煤化工企业没有一家真正做到“零排放”。

曲风臣:从污水处理流程来看,“零排放”可行。但关键在于,要将污水处理到较为纯净的高浓盐水,直至拿出结晶盐,成本极高,已经超过了企业在现阶段的承受能力。

要在工程中实现“零排放”,技术上还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各种技术之间的有效衔接存在很大难度。

提问:国外受冷遇为何国内受热捧?

●发展煤制油、煤制气受客观限制:中国水、煤逆向分布,北方地区尤其黄河流域多煤少水;煤化工布局被就地转化等当地政策堵死

曲风臣:国外并不“吃香”的“零排放”概念之所以在中国大量使用,与近10余年煤化工企业的大量兴起有关。

中国富煤而少油、气,从战略上,中国需要发展煤制油、煤制气产业。但这一战略存在一个客观限制——中国水、煤逆向分布,北方地区尤其黄河流域多煤少水。

一个现实的办法,是把煤运到有环境容量即纳污水体的地方去兴办煤化工企业。但是,这一设想事实上被急于发展经济的当地的政策堵死,如内蒙古、宁夏、新疆、陕西等都出台了煤炭就地转化率不低于50%的政策。

周学双:从源头上讲,这是煤化工布局出了问题。这些年来,各路投资商想方设法地占有煤炭资源,而地方政府更加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投资者在得到煤炭资源的同时,必须就地转化,那只有建设煤化工项目,而我国西部很多地区,根本就不具备上煤化工项目的条件,不仅仅是缺水,最为严重的是缺乏纳污水体,因此,就只有编制“零排放”的美好神话。

提问:“零排放”还应倡导吗?

●科学布局,取缔落后产能,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寻找合理合法的排污去向;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有指导意义的国家标准,规范晾晒池的设计和监管

周学双:一种思路认为,“零排放”技术既然不成熟,强作要求不啻缘木求鱼。但我认为,西部地区发展煤化工没有必要全部实现“零排放”,而是应该科学布局,取缔落后产能,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寻找合理合法的排污去向,舍小保大,而不是像现在沙子眼儿似的、星罗棋布地到处都在排污。

曲风臣:“零排放”概念本身无错,但已有的煤化工企业可能正在毁掉这个概念,现有的不合格晾晒池则会断送这个工艺。

晾晒池建在适宜地区,严格控制防渗、进水水质等指标,还是一个合适的、低成本的浓盐水处理工艺。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有指导意义的国家标准,规范晾晒池的设计和监管。

(上述言论摘自财新《新世纪》)

上一篇:发改委:五十亿元支持大气污染防治
下一篇:环境污染治理趋向市场化 重点行业推行第3方治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