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者调查 > 内容

北京中小河道治理明年汛前将收官 防洪生态标准均提升
发布时间:2015/7/30 23:51:21   作者:佚名   点击:

治理后的房山大石河大件路桥上游,不仅可防洪,景观也很优美。

门头沟“五水”中的西峰寺沟,治理后呈现水天一色的美景。

  中小河道治理明年汛前将收官 防洪、生态标准均提升

  7月中旬以来,京城的天空就像被扯开了一个口子,雷雨不断,短时局地暴雨几乎天天“报到”,7月16日至17日,房山区河北镇再现强降雨,降水量达228毫米。在今年汛期以来最强暴雨的洗礼中,本市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三年、四阶段中小河道建设的防汛排洪效果,经受了一次全面而严格的考验。

  【探访】

  房山大石河 “瞅着痛快了、开朗了”

  7月16日至17日,京城遭遇今年以来最强暴雨,全市最大暴雨点又落在了房山区河北镇,降水量228毫米。在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中,河北镇也是全市暴雨之最,山区最大降雨量514毫米。

  在人们为暴雨中的河北镇“揪心”时,河北镇的居民却很淡定。他们家旁的大石河,在“7·21”特大暴雨后经过综合治理早已改换新颜,成了大石河畔居民在汛期里的一道安全屏障。

  作为一条季节性河流,过去的大石河曾被砂石厂、鱼塘、蔬菜大棚等五花八门的违建充斥着,河道里到处是大砂石坑、建筑垃圾,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正因此,在“7·21”特大暴雨中,大石河没能发挥本该有的行洪功能,反而给沿岸居民带去了洪水噩梦。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来到房山河北镇,沿着大石河的河畔驱车前行,从磁家务村到檀木港村,再到东庄子村,虽然河道里干涸无水,但河道开阔整洁,堤岸美观牢固,两岸处处鲜花绿树,举目远眺,看不见河道里有任何障碍物。

  “这条河治好了,真是没白花钱,瞅着就干净了、痛快了、开朗了!”檀木港村的村民郝大哥说。对16日到17日的那场暴雨,郝大哥感受不是很深,他说,村子里没发现积水,“7·21”的时候那水可是漫上公路了!这次的暴雨,原来干涸的大石河河道里也就过了两小时的水,水也就七八十厘米深。

  事实上,在今夏以来最强暴雨的考验中,房山区的河道均发挥出了中小河道治理后的排洪效果。7月16日到17日的暴雨中,拒马河因河道较宽,疏浚状况良好,除局部坑塘积水外,河道内未形成明显的表径流; 牛河河道内虽然形成了较小的地表径流,但在很短时间内就进行了下渗。

  门头沟西峰寺沟 暴雨过后平添灵动

  近期雷雨中,门头沟也是一个暴雨中心点,和房山一样,是仅有的两个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的区县。北京晨报记者随后来到门头沟区,探访这里的“五水”治理情况。

  在西峰寺沟的下段,记者站在桥上远眺,远处西山,近处绿水,两岸绿树,美景似画,就算闷热三伏天里也有心旷神怡的感觉。跌水景观隔开了绿水,也让整个水景观更灵动多姿(如图)。优美水景不仅引来了野鸭嬉戏,还惹来了钓鱼爱好者。不仅水美,河道也变得安全了,这条一直通往永定河入河口的河道,目前行洪排水能力已达20年一遇防洪标准,50年一遇不漫溢标准。

  记者从门头沟区水务局了解到,“五水”是黑河沟、中门寺沟、城子沟、冯村沟、西峰寺沟五条排洪沟,经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后,它们不仅变身水清岸美的好景致,也成为汛期里发挥排洪防涝作用的安全屏障。

  “去年底到今年初,门头沟城区的防汛排洪体系已完成达标,能确保城区20多万居民的生命安全。”门头沟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巍介绍。

  “一城山色半城湖”,经历了暴雨后的“五水”,如今水流湍急,景致优美,吸引了周边的居民都来遛弯儿。王巍介绍,“一湖十园、五水联动”的城市景观体系在门头沟已初具规模。在生态治河理念下,一条河就是一个林水相依的生态带,而且每条河都有自己的主题特色。“五水”中,城子沟建设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水环境,再现当年繁华景象;黑河沟以门头沟上百年采煤史为主题,展示采煤特色文化;中门寺沟穿越多个居民区,河道治理专注打造居民亲水空间,让居民怀拥亲水休闲好去处;冯村沟以“定都文化”打造长安街西延线末端集文化、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滨水特色开放景观带;西峰寺沟以潭柘寺、戒台寺的皇家寺庙文化和古桥、古道的古建筑文化为灵魂,打造城市南部的生态屏障和文化长廊。

  【回眸】

  中小河道治理

  今年进入攻坚年

  自“7·21”特大暴雨后,本市打响了水利工程攻坚战,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三年四个阶段的中小河道建设,针对洪涝灾害易发、工程设施薄弱、保护区人口密集的中小河道进行“手术”,共计1460公里。

  本市中小河道综合治理践行“生态治河”的理念,兴修水利不再建笔直的河床、冰冷的护砌,而是还原河流的自然形态。截至去年底,本市已完成78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不仅防洪标准从不足5年一遇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标准,还形成了300多公里的水走廊和近千公里的绿化走廊,建成百余座生态公园,形成环绕城市的滨水生态带,为周边百姓改善了生活环境,提供了休闲佳地。

  已治理的河道在2013年、2014年汛期的强降雨中经受住了考验,河道未出现积水问题。房山“7·21”特大暴雨水毁严重的大石河、拒马河段实现达标治理;通州、顺义中小河道治理与东郊森林公园建设相结合;密云、延庆等山区河道附近的险村险户得到保护……中小河道治理的防洪、生态等综合功效已初步显现。

  今年已进入中小河道治理的最后一年,也是攻坚之年。虽然尚处于主汛期,但从7月16日至17日的今年以来最强降水中看,本市中小河道经受住了暴雨考验。

  【展望】

  未来三年京城现

  “三环水系”景象

  市中小河道治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都是以一条河为单位进行治理,现在的思路则是将山水林田路作为一个整体,划分流域、组成水系进行治理,在每条河的治理中都将绿化造林、水源涵养、截污治污结合起来,体现了治理与河湖水系连通及循环利用相结合、与治污相结合、与南水北调地下水回补相结合的原则。

  据透露,第三、四阶段680公里河道治理工程计划明年汛前基本完成,68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完毕后,河道周边环境将大大改善,还将有效缓解城区积水隐患,提高山区河道的水资源涵养能力。

  明年汛前全市中小河道治理完成后,北京中心城、新城范围内中小河道防洪标准达到至少20年一遇,重点镇范围内中小河道防洪标准将达到至少10年一遇。

  今年2月,市政府提出推进“三环水系”水环境改善工程,这将是中小河道治理为京城百姓带来的另一个实惠。未来,北京有望形成20公里的“一环”水带、60公里的“水二环”、230公里的“三环”环状水带,“三环水系”互联互通、循环流动,京城百姓步出家门,将享水清河美。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

  本版供图 房山区水务局 门头沟区水务局

上一篇:工业固废堆威胁生态环境 六地联手资源综合利用
下一篇:第二届中国工业企业履责星级榜发布 38家企业上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