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阮思昺报道
随着油价的持续走低,天然气价格也迎来了二次调整的预期。
日前,有媒体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已经研究天然气价格的下调方案,调价有望在10月1日实施,但具体的调价幅度还在商讨中。
2014年,我国天然气的勘探产量稳步增长。据国家能源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国内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达到5000多亿立方米。国产常规气量也达到1250亿立方米,较去年增长7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燃气、工业用气量出现了持续增长的现象。为了减缓我国天然气的消费总量,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1835号)、《关于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4]467号)等关于天然气价格调整等方面的政策,旨在提醒全国人民节约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根据相关专家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对天然气的消费量,还将以每年大约25%的速度进行增长。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其中需求总数的1/3需要依赖进口,这无疑给国家能源的供需使用带来一定的难题,因此,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改进和实施,势在必行。
天然气定价机制有待完善
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刘广彬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天然气定价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市场净回值倒推法为基础,挂钩进口燃料油和进口液化气的价格体系。可以说已经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但仍没有摆脱政府指导,与美国和英国的完全市场化的“气与气竞争”的价格体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刘广彬表示,与替代能源挂钩的定价机制不能完全体现天然气的环保价值,当替代能源的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天然气的价格自然也难以稳定。联动机制不完善,既然与替代能源挂钩,应当建立完善的联动体制,否则就会出现替代能源的价格已经大幅波动,而天然气的价格还没有体现,这会在一定时间内造成行业发展紊乱。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九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将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方案落实到实处,要密切跟踪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来保证能源的安全,同时,加快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推进能源价格、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进行能源费改税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完善税制体系,避免因费改税造成税制复杂化;其次,合理界定税费及其规模并规范税费征收渠道,强化征收监管控制;最后,费改税过程中应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并完善各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刘广彬认为,今后的能源领域应该有更多的第三方企业进入中上游领域,增加终端用户的选择,加快天然气市场竞争机制,同时借助天然气期货来帮助天然气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并为国内能源市场提供风险监控和管理。
与其他能源调价机制相比,天然气并没有完整的计价周期和调价窗口。以往来说,国内天然气公布的价格政策往往以半年左右为一个周期,然而,每当国内市场能源供需走向出现频繁地调整时,国家发改委和当地的物价局就有可能不能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而造成天然气价格调整滞后的现象。
天然气期货机制亟待建立
据油气咨询机构称,2015年,非居民用气价格的下调幅度在每立方米0.4元至1元之间。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四连跌”相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迟滞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国内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而2014年,中国天然气的表观消费量达到1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2015年上半年,天然气消费量约为90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仅为2.1%。
此外,京津冀乃至全国地区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天然气作为节能环保型的新能源,未来供需方面较为乐观。
刘广彬认为,当前,国内天然气已经失去经济性优势,如果继续放任不管,未来国内的能源结构将与所提倡的清洁能源利用的规划政策出现背离,如果天然气自身的环保价值得不到完全体现,不能够及时地联动机制,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一定会给市场的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有分析指出,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速的下滑,有助于加快推进国家天然气市场化的进程,倒逼天然气行业及时调整价格机制,并推出新型的市场化工具。
事实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国内工厂,比如玻璃厂、陶瓷厂以及大型饭店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天然气期货的新型建立,也就变得顺应市场。尤其是随着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的建立,国内市场对于天然气期货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
目前国外的天然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除了期货以外,还有多达200余个衍生品,通过这种市场化的工具,在未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市场模式,对于逐步放开天然气市场,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而言,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因而,天然气期货亟待建立和实施。
刘广彬认为,长期来看,建议天然气相关产品的期货市场还是有必要的,第一,这有助于形成我国对中远期天然气价格的有效预测,并最终建立起我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定价话语权。第二,可以为一些使用天然气或销售天然气的企业提供一个规避风险的渠道。但是从短期来看,我国目前的天然气定价体系还脱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同时要考虑天然气作为能源命脉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上马天然气期货的进程要相对慢一些,可以先从规模较小的LNG市场入手。
宋智晨认为,目前国内天然气领域的市场化定价程度不高,居民和消费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波动,而且随着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市场化需加快进行,但市场化改革一旦开启,未来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这就需要一个风险管理工具来稳定市场,因此具有对冲功能的天然气期货应尽早推出。
天然气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需要看到的是,近几年来,为了满足国内天然气的需求,我国也不断地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沿海型天然气接卸站建设。目前,就全国而言,深圳、莆田、洋山、南通、大连等LNG项目已在建设或者投入使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LNG船舶作为液化天然气运输的主要工具,也会继续在我国的各个沿海港口进出,天然气交易将变得日益频繁。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国家在天然气能源的供需方面,也将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
国内能源国家发改委等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煤层气产业政策》、《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页岩气产业政策》、《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政策,相关专家认为这明显地将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纳入新的管理之中,同时厘定出煤制天然气业务的具体收费标准,缓解国内能源需求,在这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据国家能源结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们国家的非常规气产量总数为57.2亿立方米,这其中,就包含了煤层气、页岩气、煤制天然气。煤层开发的大型企业,如晋煤、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控股中联煤)和河南煤层气公司等,也将在未来逐步走向工业化,成为天然气的有效补充。
中宇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孙阳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输+内供”,形成我们国家天然气供应的总趋势,随着天然气第二轮价改政策的推出,国际原油价格和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我国天然气的总体现象变得越来越好。利用天然气调整国家电力结构、满足居民电力需求、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孙阳表示,随着天然气市场的不断发展,天然气定价机制由政府定价逐步向市场化定价过渡,天然气价格改革已经到了实现市场化定价的关键阶段。让市场无形的手来进行调控,并通过合理地运用天然气期货来帮助天然气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提供风险监控和管理,将国内天然气发展推向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
上一篇:下半年铜矿产出将继续增长
下一篇:神秘蓝瓶易捷卓玛泉助国际田径健儿梦想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