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华晔迪)北京房山区的良乡即将迎来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污水处理项目全面投用,周边30万人口每天7万吨污水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在安徽合肥,一座现代化花园式垃圾发电站已投产运行,至此合肥近70%的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处理,每年还可并网发电近2亿度……
这只是我国为改善自然环境、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大规模兴建节能环保项目的一个缩影。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之一。
央企大举布局绿色产业
记者注意到,眼下遍布全国的环保项目多数背后都有共同标签“中央企业”。以前述两个项目为例,前者投建方中国中冶集团,是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涉足环保行业多时,在环保原料场、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等领域掌握大量专有环保核心技术。
如在水务领域,中冶集团子公司中冶华天已先后投资运营19个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分布在安徽、山东、湖北、福建、河北等地,目前已完成冶金、市政、印染、造纸、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海水淡化等十余个行业水处理工程600余项。
后者投建方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中央企业中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产业集团,主业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板块。以固废垃圾处置为例,目前该集团已投建运营近50个固废环保项目,总处理能力达4.5万吨/日。
环保专家、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说,资金雄厚及资源丰富的国有资本加速进入环保行业,将在资源及资金两个角度推高行业门槛。同时,国有高科技的专业大型企业进入环保领域,也大大提升了全行业的技术水平,缩短了中国环保技术与欧美国家的差距。
既“担责任”也“享收益”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以央企为主体的国有资本大规模加速布局节能环保产业,体现了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将大大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全民“绿生活”加速到来可期。
以前述良乡污水工程为例,污水处理令房山区曾经“顶风臭十里”的刺猬河,由臭水沟变身清水河,周边环境宜人,良乡大学城和诸多楼盘临河而建,据初步估算,仅环境改善而带来的地价升值就多达数十亿元。
良好社会效益背后,企业也获得可观经济收益。中国节能集团数据显示,2007至2013年该集团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3.9%,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7.3%;与此同时,以钢铁建设起家的中冶华天,非钢业务比重已超过65%,其中环保业务合同超过20%,企业转型进展顺畅。
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在后面。据环保部有关人士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的全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其中,“水十条”预计拉动4万亿元至5万亿元社会投资;而“土十条”发布带动的投资预计远超5.7万亿元。
低价竞争冒头 必须警惕
一些业界人士在看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同时,也对正在出现的低价恶性竞争现象表示担忧。中国节能总经理助理曾武告诉记者,如果环保全面达标,正常固废处理项目垃圾处理费应该在150元/吨左右,而目前一些企业在竞标时居然给出每吨几十元的报价。
据记者采访了解,在地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招标中,低价竞争已非个别现象。垃圾焚烧行业近年来已经历一系列公共危机,其选址等问题常常引发公众反对。业内人士担心,低价竞争不仅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有些企业还会铤而走险以环境为代价维持运营。
据业内人士分析,除市场竞争外,企业缺乏自律、政府低价导向等是引发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低价竞争的主要原因。曾武提醒,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具有极强公益性,政府部门不应过分吝惜财政支出,在招标时只看重价格,而不考量企业运营水平和环保工作。
一些行业组织也呼吁,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应该成为行业良性竞争秩序的维护者和捍卫者,“价格取胜”应该休矣,“价值取胜”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