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行业仍在资金链的困局之中苦苦挣扎。刚刚过去的三季度,煤炭、钢铁和有色等行业上市公司亏损面扩大,应收账款高企,部分企业债务违约不断,财务状况恶化遭到评级公司预警。
WIND数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7日,有20家煤炭上市公司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3家明确亏损,2家称利润将大幅下降或亏损,占比达四分之三;在34家钢铁上市公司中,27家钢企已披露了第三季度业绩预告,超过五分之三预计将亏损;而有色也是全行业继续亏损,12家已经公布三季报的有色类上市公司中,有一半净利润出现下滑。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前三季度中国煤炭消费和产量分别同比下降4.6%和4.3%,煤炭库存已连续45个月超过3亿吨,90家大型企业利润9.7亿元,同比下降97.7%(去年同期盈利427亿元),而财政部监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累计亏损28亿元(去年同期盈利398亿元)。截至8月末,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854亿元,同比增加280亿元,为历史最高。
在整体业绩下滑之时,上述行业债务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从已经发生的债券违约事件来看,目前出现债券违约的案例,如“11超日债”“10英利MTN1”“11天威MTN2”等,均与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相关。
这一现象已经受到资本市场关注。
参考行业景气度变化、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改变以及由此造成的财务指标的变化,国内评级公司中债资信日前对其进行跟踪评级的煤炭、电力生产、钢铁、化工、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造纸、机械制造、投资公司、农林牧渔业、军工、石油天然气等部分重点行业中多个企业进行了评级调整,根据其提供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的一份名单,煤炭、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和电力生产行业均有企业被下调级别,其中煤炭行业级别下调企业占比最高,达54.55%,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级别下调企业占比分别为18.18%和13.64%。
记者采访获悉,上述资源类行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正在逐步上升。从上市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银行都在压缩对这些行业的贷款规模,一些本身就很少涉足这些行业的金融机构更是“能躲则躲”。中债资信日前完成的山西煤炭调研报告指出,目前省内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努力维持贷款存量,但新增银行贷款已几乎不可能,新增融资主要依赖直接融资工具。“随着风险事件增多,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现在也不好卖,和同一评级的其他企业的利差正在扩大。”一位大行债券承销人士坦言,上述行业直接融资的规模也有缩小的趋势。
一位评级公司人士对记者说,在一些以资源类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地方,当地政府会有意识地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为这类大型企业输血,但是其融资成本上升是不争的事实。
还未违约但资金链岌岌可危的企业数量也在上升,从一起个案可窥一斑。黑龙江省的大型国企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其收入大幅下滑、债务负担持续加重而遭到多家评级公司的警示,目前龙煤集团尚有三期公募债存续,本金合计66亿元,并均将在一年内到期,其中“12龙煤控MTN1”将于2015年12月5日到期并兑付本息合计52.475亿元,目前公司财力已非常有限,其兑付可能将主要依赖其外部资金周转能力。
不少大煤企正在经历着裁员、减薪、分流之痛。中国神华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4.1%。“我们现在也是勉强活着,上半年已经降工资了,再降就没法活了。”神华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而继黑龙江龙煤集团分流10万员工后,近日另一煤炭巨头山西潞安矿业集团也推出“员工停薪留职管理办法”,以减轻资金压力。据山西煤炭企业人士介绍,该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达80%。
一些中小煤炭企业的现状更令人担忧。“煤价一直在跌,一个中等煤矿的价值已从当时的10亿元贬值到两三亿元。之前一些煤老板都是借高利贷扩大规模,现在被彻底套牢。”一位山西煤炭企业人士称。
面对上述困局,10月中旬,发改委联合煤炭行业相关单位、企业、政府等再次召开脱困工作联席会议。业内人士表示,在政府主导的淘汰落后产能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指引下,过剩行业自身也在进行积极的调整和转型,并购整合、布局更多新能源产业成为不少产业的共同选择。“这轮冲击还未过去,不过,在转型的过程中,业绩惨淡的困局会有所缓解。”上述评级公司人士表示。
上一篇:黄河流域装机容量g'Y?v4l5uùz4l?^??0R?SòS???
下一篇:1至9月湖北全省未完成 PM10浓度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