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建设美好安徽的进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如何共赢?我省探索出一条绿色崛起新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从奔小康到要健康,从求温饱到要环保,如今人们期盼过上绿色生活:喝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洁的空气,享受更良好的环境。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从实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到出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打响呼吸“保卫战”到江河湖泊治理,从美好乡村建设到新安江畔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绿色发展成为江淮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发展,全省上下以生态文明建设托起一个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美好安徽。
理念升级,让发展与美丽共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 “严格禁止一切污染企业的建设,现有污染企业应关停或搬迁;除生态保护、景点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外,禁止非农建设活动。 ”在黄山市,当地已划定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等重要区域为生态红线区域,区域土地面积238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6%,严令保护。
回想起当年关闭缫丝厂的情景,安徽龙华集团负责人方业龙记忆犹新。这家企业地处霍山县佛子岭水库附近,从生产白厂丝给服装厂供货起家,由于生产废水影响库区水质,到第六个年头时,响应县里号召关停并拆除。“那是阵痛,有很多不舍,但面对青山绿水,我们不能再戴污染的帽子了,随后瞄准竹产业,靠绿色环保吃饭。 ”
这座工厂的背后,是江淮地区2000多万人口的“大水缸”。佛子岭水库的上游是磨子潭、白莲崖两座大型水库,大别山中最清洁的水源装在这三大水库里,源源不断地向六安、合肥、淮南等下游城市输送。
“确保源头活水,确保水碧天蓝,是责任,更是担当! ”霍山县委负责同志说。
这些年来,霍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先后关停龙华缫丝、皖西香料、长兴电源、方圆纸业等15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取缔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还投入1.2亿元,拆除渔业网箱、改造客班渡船、搬迁坝上住户。
一手抓修复,加快还旧账;一手抓保护,不再欠新账。 “三个不得引进”成为霍山招商“铁律”,即不得引进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不得引进掠夺开采资源的项目,不得引进资源浪费的项目,从源头上确保“新污染不进霍山”。近年来,该县先后拒批“涉污”项目150多个、总投资80多亿元,还明确规定水库上游10个乡镇不许上任何工业项目。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江淮大地涌动绿色发展热潮,生态文明建设在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这背后是决策者对发展大势的冷静分析和准确把握。
从“不东不西”的尴尬中抬头,从落后一拍的不安中奋起,我省抢抓机遇、加快崛起的氛围空前浓郁;同时也十分理性: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决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实现发展与美丽共赢!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十二五”开局之初,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安徽的“绿色实践”高度契合“美丽中国”的发展脉搏。
不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皖江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区域内各市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但仅2013年,合肥市各级环保部门拒批项目42个,总投资25.5亿元。 “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污染环境,不能破坏生态,不能贻误子孙。”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说。
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主体功能区、生态红线这些新鲜词汇近年来不断进入公众视野。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可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2013年岁末,耗时3年编制完成的我省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11章,45000多字,清晰地勾勒出安徽国土空间开发路线图,明确生态红线标准。
全省14.0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分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和省重点开发区域,将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脊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限制开发区域分为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将成为“江淮粮仓”和“生态福地”;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域、文化自然遗产、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人间天堂”。
“严格禁止一切污染企业的建设,现有污染企业应关停或搬迁;除生态保护、景点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外,禁止非农建设活动。”在黄山市,当地已划定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生态林、公益林等重要区域为生态红线区域,区域土地面积238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6%,严令保护。
规划从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 “需要政策来保障。 ”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说,不同功能区域,将有不同的财政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今后,我省将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限制开发区域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和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能力;绩效考核上,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评价考核办法,比如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考核大气和水体质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工业等指标。
“以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高层次、更长时期的发展。 ”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说,我省将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守生态红线,力争到2020年全省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人们生活在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中。
污染防治,让生产与生活共赢
——打响呼吸“保卫战”,剑指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等污染源;开展治水“攻坚战”,铁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和水质污染
“不符合排污标准的企业该整顿要整顿,该关停要关停。 ”今年年初合肥市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合肥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决不允许为一时的经济指标而对治污犹豫甚至遮丑护短。铁腕之下,被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马钢(合肥)公司计划10月1日前全面关停。
“发展是为了什么?如果发展的结果是空气不能呼吸、水不能喝,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用?”在2013年12月31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发言掷地有声,并一连用“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转型之需、发展之要,刻不容缓、时不我待”表达空气治理的重要和急迫。
风生水起,江淮大地打响了呼吸“保卫战”。防治行动实施方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继推出;各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军令状”,向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宣战”。
因矿立市的铜陵,经历重工业开发后,燃煤冶炼等传统型污染叠加。面对频发的雾霾,铜陵市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民生工程,打响环保战役,一批“污染大户”被撼动,曾经跑冒滴漏的化工企业、灰尘飞舞的码头,经过更新环保设施等措施后,污染状况有了好转。
6月12日,全国19家污染企业被环保部开出4.1亿元巨额罚单,一时间舆论哗然,其中涉及1家皖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冶化分公司。环保部公告称,该公司采用再生胺吸收解析法脱硫,2008年投运,经核查脱硫设施腐蚀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普遍。
脱硫,也就是从工业废气中除去硫氧化物。脱硫运行不正常,废气中二氧化硫就可能超标。而二氧化硫是减排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一旦形成硫酸雾,就会腐蚀金属制品及建筑物,并使江河日趋酸化。
“我们下大决心更新环保设施,彻底整改环境问题。 ”铜冠冶化分公司负责人左永伟表示,公司拿出3000万元,实施喷淋塔整体更换、塔缝补焊、增设电除雾组合塔等整改措施。
在该市“烟囱”林立的横港扫把沟工业区,一批企业被督促整改:富鑫钢铁新建物料堆场,削减粉尘排放;金隆铜业增设硫酸尾气脱硫系统等等。在滚滚长江边,铜陵港兴港码头,建喷淋池、硬化道路、遮盖物料堆场,一改过去“大风起、尘土扬”的面貌。
“我们编制了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清单,已确定60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 ”铜陵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正以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为抓手,为蓝天白云而战。
局部地区PM2.5数据多次冲到全国最高的合肥市,锁定“一尘两气三厂”,即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排气、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开展整治。合肥市大兴镇四岗社居委李岗村民组与马钢(合肥)公司相邻。 “到处都是灰。 ”去年年底前,村民多次就扬尘等环境问题投诉。环保部门调查确认,该公司废气烟尘超标排放,污染治理设施与实际生产能力不配套,设备老化、污染严重。
“不符合排污标准的企业该整顿要整顿,该关停要关停。”今年年初合肥市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上,合肥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决不允许为一时的经济指标而对治污犹豫甚至遮丑护短。铁腕之下,被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马钢(合肥)公司计划10月1日前全面关停。
在淮南,单单为整治燃煤锅炉烟尘污染,市里动真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一调度,每月一总结,每月在报纸上通报各县区锅炉整治进度。池州创新提出“12345”工作法,围绕保持空气质量这一目标,紧抓城区和工业园区两大区域,管控秸秆烟花“乱燃”、工业烟尘汽车尾气“乱排”、扬尘“乱飘”三种乱象,完善空气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控等四项监测,整治小锅炉、小化工、小矿山等“五小”企业。
从市到县区,层层出台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各地治污打出“组合拳”,让公众看到政府部门果断治理的决心、重拳出击的力量。
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更是一场攻坚战。近年来,每逢午收秋收,“秸秆怎么办”便成为丰收的烦恼。如何疏解秸秆之困? 2014年全省秸秆禁烧会议明确提出,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是根本出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严防死守。为引导秸秆综合利用,今年省级财政“拿大头”,拨付资金11.4亿元,再由市县财政配套进行奖补。
淮北平原上,小麦主产区萧县115万亩麦田,在今年午季秸秆禁烧中实现“零火点”。“农民为什么要烧秸秆?农村留守务农的多是老人,抢种时节,大量秸秆无力搬运离田,田里的麦茬过高,又不利播种,所以一把火烧掉。 ”萧县环保局局长赵永说,如今推广机械化全量还田,高麦茬妨碍农民播种,还是得烧。县里专门规定,留茬高度12厘米以下,并且加强督查巡查,分片包干,压实责任。
综合措施见效,田块里“烧不起来、种得下去”。“如今茬都这么低,咱还烧啥?下场雨,还田的秸秆还能增肥! ”萧县王寨镇王寨村59岁的徐祖胜说。
抓住“七寸”,源头治污。在向大气污染“宣战”的同时,“愚公移山”的水环境治理场景在多地上演。
坐拥八百里烟波浩渺的巢湖,省城合肥有了“大湖名城”的气度。然而,状若心形的巢湖如何防治污染,却是治理者的一块心病。随着合肥市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并铁腕推行“河长制”,巢湖治污成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兰州市民吁_?lQqQê?L?f?Y??
g?R 回复称不具条件
下一篇:安徽芜湖推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 白天5元/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