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这不仅表明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亦将为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作出中国贡献。专家指出,中国近年来主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及新能源产业,已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实现更深层次的转型升级,中国也将为全球节能减排注入更多“正能量”。
粗放到集约 新旧动力加速转换
从衬衫鞋袜到高铁核电,由钢铁水泥到航空航天,如果将时空的镜头稍稍拉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轨迹十分清晰。
首先,新旧动力的转换体现在消费超越投资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4%,同期第三产业以8.4%的增速拔得头筹。即使就工业本身来看,中国迈向中高端的态势也十分明显。例如,今年1—10月份,我国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实际使用外资就同比分别大增143.6%、36.2%和20.8%,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却很难感受到这种“暖意”。
与此同时,日前发布的《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技经费投入大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经步入“2%”时代。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经济活动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经济新旧动力的转换不仅关乎中国自身,更与全球实现绿色经济与节能减排息息相关。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坚持绿色发展的表述尤为突出,其本质是要求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展现了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权衡表示。
20年节能 总量超过全球一半
气候难题如何解,能源结构是钥匙。中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及新能源蓬勃发展无疑有目共睹。
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介绍,截至2014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而最近5年来,中国更是占到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25%。他表示,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近20年来中国累计节能总量已超过全球的52%。
此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降低了全球风电、光伏发电的成本,让清洁能源在生活中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据估计,未来5年中国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应用面积将达17.9亿平方米,预计每年可发电约615亿度,将为二氧化碳减排贡献5200万吨,这相当于减少1600万辆汽车的尾气排放。
在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看来,发展清洁能源,既可以振兴相关的传统制造业,又能创造一批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他认为,中央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将大大增强中国社会完成能源革命的底气和信心。
回应质疑 中国贡献不容抹杀
对于“中国没有承担应有减排责任”的质疑,多位海内外专家指出,不应既指望中国像粗放发展时期那样来拉动世界经济,同时又要求中国在碳排放量上进行“断崖式”缩减,这显然是不公平且不切实际的,真正欠“气候债”的其实是一些发达国家。
“气候问题也是全球治理的一部分,既要共同承担也要注意区别责任,根据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发展水平来确定各国的减排任务与贡献。”权衡表示,中国经济正在以牺牲一部分增速换取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定的增速作保障,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标准。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马丁内斯·索利曼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中国已经在向绿色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做出了表率。“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十分重视习主席的表态,因为历史经验证明,中国是一个诚信大国,其所做出的每一个承诺都伴随着实际的行动。同时,这一举措对中国来说也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够切实地改变中国的增长模式,反过来也将深刻地影响世界。”他说。